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哪些条件?某同学选取有白斑叶片和绿色叶片的牵牛花进行如图所示的综合探究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设计一个简单方案,以排除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将你处理后的装置移至光下数小时,再将这四片叶子取下,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3)清洗后,分别向这四片叶子滴加碘液,下列选项中变成蓝色的是A、D、F
A.甲叶未覆盖铝箔的部分    B.甲叶覆盖铝箔的部分
C.乙叶     D.丙叶的绿色部分        E.丙叶的白斑部分      F.丁叶
(4)本实验中有 3 组对照实验:乙叶和丁叶形成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甲叶和丙叶的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
(5)牵牛花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水分是通过植物蒸腾作用所产生的拉力运输到叶片.

分析 1、该实验的方法步骤:暗处理→遮盖后,光照射→几小时后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液→冲洗观察叶色现象.
2、本实验中有3组对照实验,分别是甲叶的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变量是光;丙叶的白色部分和绿色部分,变量是叶绿体;乙叶和丁叶的变量是二氧化碳.

解答 解:(1)选作实验的植物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在实验前应将将植物暗处放置24小时以上,为的是将通过呼吸作用将牵牛花枝条中贮存的淀粉运走耗尽.
(2)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3)该同学对这株牵牛花进行了光照、叶片脱色、冲洗、滴加碘液等处理.
A、绿叶的未覆盖铝膜部分进行了光合作用,有淀粉生成,滴加碘液会变蓝,说明了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淀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
B、在绿叶的覆盖铝膜部分没有进行光照,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淀粉,所以滴加碘液不会变蓝;
C、乙叶片由于瓶内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了,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淀粉,滴加碘液不会变蓝,说明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D、丙叶片的绿叶部分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有淀粉生成,滴加碘液会变蓝,说明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E、丙叶片的白斑部分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淀粉生成,滴加碘液不会变蓝,所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为:光和二氧化碳.
F、丁叶具备光合作用的条件,能进行光合作用,有淀粉生成,滴加碘液会变蓝.
(4)本实验中有3组对照实验,分别是甲叶的遮光部分和为遮光部分,丙叶的银边和绿色部分,乙丁二氧化碳的有无.甲叶的对照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丙叶的对照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5)蒸腾作用形成的蒸腾拉力是水分向上运输的主要动力.
故答案为:
(1)将植物暗处放置24小时以上;
(2)隔水
(3)ADF
(4)二氧化碳;光和叶绿体
(5)蒸腾作用

点评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多以实验题的形式出现,难度较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某同学为了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做了如下实验:取三个试管,分别编为1、2、3号,各注入2毫升淀粉糊,向1号试管滴入2毫升清水,向2、3号试管滴入2毫升唾液,充分震荡3个试管,同时将1、2号试管放入37度温水中,3号试管放入0度水中,10分钟后取出,冷却后向3个试管中各滴入2滴碘液.
(1)实验结果是:1号试管变蓝,2号试管不变蓝.
(2)1、2号试管做为对照实验,可以说明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3)2、3号试管做为对照实验,要探究的问题是淀粉酶的消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如果3号试管放于沸水中,实验结果是否相同?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人体内无机盐含量主要通过泌尿系统调节,此外汗液也可以排出部分无机盐.盛夏高温环境中,为及时补充因大量出汗而过多排出的无机盐,应适当补充一些(  )
A.可乐B.淡盐水C.葡萄糖溶液D.牛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玉米种子萌发必须满足的外界条件是(  )
①充足的空气  ②足够的阳光  ③适宜的温度  ④一定的水分.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④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小林在1000米中长跑测试过程中汗流浃背,此时小明(  )
A.皮肤血管舒张,散热增加B.皮肤血管舒张,散热减少
C.皮肤血管收缩,散热增加D.皮肤血管收缩,散热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有关木本植物茎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茎中木质部的导管运输到叶
B.木本植物的茎能够逐年加粗,是因为形成层的细胞不断进行细胞分裂
C.“树怕剥片”的原因是树皮中有筛管,能运输有机物
D.木本植物茎的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树皮、木质部、形成层和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宁波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达43.5平方公里,是中国八大盐碱湿地之一.由于地处河流与海洋的交汇区,大量湿地水鸟栖息于此,是西伯利亚、澳大利亚东亚候鸟迁徙路线中的重要驿站,是世界濒危物种黑嘴鸥和黑脸琵鹭的重要越冬地与迁徙停歇地之一,也是我国东部大陆海岸冬季水鸟最富集的地区之一,被称为世界级观鸟胜地.
(1)杭州湾湿地中的所有黑嘴鸥构成一个种群;
(2)杭州湾湿地中生物与环境是相适应的,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3)如果将大量的生活污水排入杭州湾湿地中,超过其自动调节能力,就会导致动植物大量死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某初中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 淀粉的消化作用”课题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试管编号12345
馒头碎屑或块适量碎屑适量碎屑适量碎屑适量碎屑适量碎屑
唾液有无2mL唾液2mL清水2mL唾液2mL唾液2mL唾液
是否搅拌搅拌搅拌A搅拌搅拌
温度37℃0℃100℃
加入碘液2滴
A.如果该兴趣小组选用1、2号试管进行实验,其实验变量是唾液
B.要探究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选用1、3号试管进行实验,那么A处的处理方法是不搅拌
C.如果选用1、4、5号试管进行实验,可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催化活性的影响
D.选用1、4、5号试管进行实验时,先加入唾液溶液,再用“水浴法”达到设定温度,经过一段时间后加入碘液检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图是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碳传递方向,字母表示碳传递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有的生物合在一起可以组成一个(生物)群落;
(2)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越丰富,数量越多,其生态平衡的稳定性越好,这是因为食物关系越复杂的生态系统,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3)下列各项叙述不正确的是D.
A.碳从植物体流入动物体的主要形式是有机物
B.a途径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b、d、g途径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
C.碳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
D.如果图中的字母表示碳元素传递的数量,植物正常生长,则夏季a、b、c、e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a=b+c+e.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