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3.根据你完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请填写下表中部分实验步骤的操作目的:
实验步骤实验前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遮光将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向叶片滴加碘液
操作目的

分析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且条件适宜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 解: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实验前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
  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遮光目的是为了与叶片光照部分形成对照实验.这样设置后,该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目的是看看叶片遮光部分和没有遮光部分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
  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隔水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所以将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的目的是脱色(或脱去叶绿素或溶解叶绿素).避免受到叶绿素的颜色干扰,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酒精能溶解叶绿素.把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于酒精中,直到叶片变成黄白色.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将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酒精脱色时要隔水加热.所以对叶片脱色的装置,正确的是乙.图中标号2代表的是酒精,标号1代表水.
  遮光部分无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变,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色;未遮光部分有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变蓝色.所以向叶片滴加碘液目的是检验是否有淀粉(填有机物也可)生成.
故答案为:

实验步骤实验前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遮光将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向叶片滴加碘液
操作目的将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或将有机物耗尽)形成对照实验(或使光成为变量)脱色(或脱去叶绿素或溶解叶绿素)检验是否有淀粉(填有机物也可)生成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脱去叶绿素的方法和目的以及原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科学探究通常开始于观察
B.只要经过一次探究活动,就可以得出正确的探究结果
C.在科学探究中,实验中要控制单一变量
D.科学探究中,一般要设计对照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由口、咽、食道、胃、肠、肛门和肝脏等器官组成的系统是(  )
A.运动系统B.呼吸系统C.消化系统D.内分泌系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番茄的红果和黄果
B.家兔的白毛和黑毛
C.有尾巴的小白鼠和剪去尾巴的小白鼠
D.人的有酒窝和无酒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青蛙能够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体色,形成这种适应的原因是自然选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1982年,有两个美国实验小组共同研制出了一项成果--把小鼠变成了大鼠,其过程见图:

(1)在此项研究过程中,他们应用的现代生物技术是转基因;被研究的性状是个体大小.
(2)通过“超级鼠”的获得,说明性状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是基因控制性状.由此推论,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性状还是基因?基因(或控制性状的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蚁群中雌蚁、雄蚁、工蚁和兵蚁分工协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属于(  )
A.防御行为B.繁殖行为C.贮食行为D.社会行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受精后能形成果皮的结构是(  )
A.柱头B.子房C.子房壁D.胚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结构中,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是(  )
A.B.食道C.D.口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