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6.“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中不科学的是(  )
A.大力植树造林,实施退耕还林还草
B.做好出入境检查,严防生物入侵
C.为了方便,出行多开私家车
D.实施节能减排,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分析 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我们在保护环境的时候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如退耕还草、科学的耕作技术等.

解答 解:A、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可以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属于科学方法;A正确;
B、外来物种就会因为缺少天敌,而数量大增,进而与其它生物争夺生存资源,从而影响了其它生物的生存,甚至引起其它生物的死亡,B正确;
C、提倡多开私家车出行,燃烧的化石燃料越多,生成的微小颗粒物越多,会增加PM2.5污染,C错误;
D、低碳生活注重节能减排,尽量使用太阳能等代替化石燃料,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D正确.
故选:C

点评 平时多注意环保知识的积累,多关注环保的一些方式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判断题

16.肾脏流出的血液比流入肾脏的血液明显减少的是尿素√(判断对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为了探究“肉汤变质的原因”,李敏同学做了下面的实验.将甲、乙、丙三套装置按照图中分别连接好,然后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至肉汤沸腾15分钟,再将甲、乙两套装置放在室温为25℃的环境中,丙装置放入冰箱中.四天后,甲装置中肉汤变质了,乙、丙装置中的肉汤没有变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将甲、乙、丙三套装置中的肉汤用酒精灯煮沸的目的是将肉汤内的细菌、真菌杀死,排除其他细菌对实验的干扰.
(2)乙装置中的肉汤没有变质的原因是弯管阻挡了微生物(或细菌、真菌)进入肉汤内.
(3)这个实验说明了肉汤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细菌、真菌进入肉汤并生长繁殖的结果.
(4)甲、丙两组对照实验中控制的变量是温度.
(5)丙装置中的肉汤仍然没有变质的原因是低温抑制微生物(或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在男女生殖系统中,分泌性激素、产生生殖细胞的器官分别是(  )
A.阴茎、子宫B.睾丸、卵巢C.附睾、子宫D.输精管、输卵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为有关“血液”的概念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①是血浆
B.图中②血细胞都有细胞核
C.一位援藏教师由涪陵抵达拉萨工作半年后,血液中最可能增多的是③红细胞
D.扁桃体炎患者血常规化验结果中最可能偏高的是④白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构成人体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叫肾单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如图为人体吸收、消化、循环和泌尿系统的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3和4比较,4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比3中的含量增多;此处的生理过程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或扩散作用)实现的.
(2)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透过2层细胞膜进入血液;血管7内流的血液是静脉血,[C]的结构名称右心房.
(3)小肠处的消化液有胆汁、肠液、胰液,营养物质物质在此处被消化吸收进入血液,然后被运送到下肢骨骼肌利用,整个过程中血液经过心脏2次.
(4)张阿姨到医院进行血常规检查,测得血红蛋白含量为90克/升(正常值范围是ll0-150克/升),医生建议她应该注意多吃含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5)物质5与血液相比较,在成分上的区别是物质5不含有血细胞、蛋白质和葡萄糖;生理过程6称为重吸收;但当人血糖的浓度大于或等于120毫克/分升时,会暂时变为糖尿,这说明肾小管的肾小管的吸收功能是有限的;
(6)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下,各个系统既独立分工,又相互协调,共同完成人体的新陈代谢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如图是血液由S流向P后,血红蛋白和氧气的结合情况以及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情况,则S、P表示的结构分别是(  )
A.左心室、右心室B.肾动脉、肾静脉C.肺动脉、肺静脉D.主动脉、下腔静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图是肾单位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1)血液经肾小球的滤过后在肾小囊形成原尿,原尿与血液相比少了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
(2)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的无机盐会被重吸收.
(3)若某人尿液中出现血细胞,可能是因为此人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发生病变.
(4)在泌尿系统中,其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肾脏.
(5)人体排尿,不仅起到排出废液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