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3.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例如:
(1)上课时间到了,你能够听到上课铃声并匆忙回到教室,是因为声波信息引起鼓膜振动,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并最终在大脑皮层产生了听觉.
(2)上课时你不仅能看清近处的书本,也能看清远处的板书,这是因为眼睛结构中的晶状体具有调节作用,使外界物体形成的物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
(3)当你品尝话梅时会分泌唾液属于非条件反射,上课听到老师讲“望梅止渴”的故事时也会分泌唾液属于条件反射.

分析 眼的主要部分是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的内容物构成.眼球的结构如图:

耳的结构如图:

据此解答.

解答 解:(1)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2)眼球分为眼球壁和内容物.眼球壁分为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包括角膜和巩膜,角膜无色透明便于光线通过,巩膜是一层结缔组织膜,具有保护内部结构的作用;中膜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虹膜内有色素,眼球的颜色就是由它来决定的,睫状体内有平滑肌,通过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从而使眼睛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内膜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可以产生神经冲动,属于视觉感受器.所以对于正常人来说,不论较近或较远的物体,都能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被看清,主要是因为晶状体的曲度可以通过睫状体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
(3)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吃食物时分泌唾液,是生来就有的,不学而能的非条件反射,望梅止渴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
故答案为:(1)鼓膜; 耳蜗;
(2)晶状体; 视网膜;
(3)非条件; 条件.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眼球的结构和耳的结构,及视觉的形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已建立的先天性反射.引起非条件反射的刺激称为非条件刺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关于抗生素的使用,以下哪种做法是正确的是(  )
A.定时服用抗生素以预防疾病B.一发烧就自行服用抗生素
C.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D.为了尽快治好病,加大服用剂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是(  )
A.脂肪、水、无机盐B.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
C.维生素、无机盐、糖类D.糖类、蛋白质、脂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小刚感冒了,没有及时治疗引起了中耳炎,病菌侵入中耳的通道是(  )
A.听小骨B.外耳道C.D.咽鼓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如图1为显微镜的两个视野,其中甲为主要观察对象,图2是显微镜的四个镜头,小辉同学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在对光的过程中,转动转换器使②号镜头对准通光孔
B.为了看到更多的细胞,选择①号镜头与④号镜头组合
C.略微调节粗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D.由视野A转到视野B,应把玻片标本向右下方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人体内最大的腺体是肝脏,血液流动的动力器官是心脏,泌尿系统的重要器官是肾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将左右两列中相关联的内容用线连起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人体离不开大米,大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了重要的能量保证.下面是大米在人体内的主要变化,请分析回答问题:
(1)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人体消化道中最先消化淀粉的部位在口腔,淀粉最终在小肠内以葡萄糖的形式吸收进入血液.
(2)葡萄糖随血液循环到达心脏后,首先到达的右心房,然后经过肺循环循环再回到心脏左心房、左心室,最后经主动脉远离心脏直至全身.
(3)葡萄糖随部分血液循环到达肾脏后,血液中的部分葡萄糖经过肾小球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 形成原尿.若某人的尿液中经常出现葡萄糖,则此人可能患有糖尿病.
(4)葡萄糖随着血液循环最终到达组织细胞,在那里它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这样,大米的重要使命就完成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