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0.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含有大量血红蛋白,有利于运输氧气
B.吞噬细胞可专一性地吞噬并分解细菌和病毒
C.利用转基因技术改造后的大肠杆菌细胞核发生改变
D.神经元有许多突起,有利于接收刺激产生并传导神经冲动

分析 (1)三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功能如下表:

项目血细胞类型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形状面凹的圆饼状球形形状不规则
有无细胞核无(成熟的红细胞)
大小、数量较大
男性(5.0×1012/L),女性(4.2×1012/L)
最大
(4.0-10.0)×109个/L
最小
100~300×109个/L
功能运输氧、二氧化碳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止血和加速凝血
(2)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之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也可以利用其它生物体培育出期望的生物制品,用于医药、食品等方面.
(3)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如图:

解答 解:A、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有利于运输氧气,正确.
B、吞噬细胞属于第二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可以吞噬并分解多种细菌或病毒,而不是可专一性地吞噬并分解细菌或病毒,不正确;
C、转基因技术是对基因进行改造或修饰,因此利用转基因技术改造后的大肠杆菌的基因发生了改变,而不是细胞核发生了改变,并且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不正确;
D、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有许多突起,有利于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正确.
故选:B、C.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红细胞的结构功能、吞噬细胞的功能特点、转基因技术以及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观察细胞的结构,回答下列问题,把编号填在方括号内,把名称填在横线上.
(1)柳树之所以绿色,这与细胞结构中的[④]叶绿体有关;
(2)水果酸酸甜甜的汁液一般是从细胞结构[⑥]液泡中流出来的.
(3)植物没有像动物一样的骨骼却能挺立在大地上,这是因为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填名称)
(4)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在细胞结构中的细胞质(填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将泡菜坛清洗干净后,必须用开水冲洗几遍,晾干后方可制作泡菜,主要目的是(  )
A.筛选乳酸菌B.杀灭细菌C.清洗尘土D.去除油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据实验二结果可知(  )
A.棉花塞可以完全隔绝空气
B.玻璃管是微生物的唯一来源
C.加热到66℃是牛奶长期保存的唯一方法
D.牛奶加热到66℃可达到较好的灭菌效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蚯蚓不仅可‘吃掉’厨余垃圾,蚯蚓粪还可转化为有机肥,是很好的种花种菜的养料.”蚯蚓究竟能搬走多大的“垃圾山”呢?相关研究显示,在理想状态下,1千克蚯蚓每天能吃1千克厨余垃圾,产生大约0.5千克的蚯蚓粪.1000条蚯蚓约占据0.1立方米的空间,为保证蚯蚓的氧气供应和垃圾处理箱的容量,应预留2倍的空余空间.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四千万条蚯蚓为奥运村的垃圾处理立下汗马功劳.2008年,北京奥运会也借鉴此经验,用蚯蚓搬走奥运村的“垃圾山”.
请你结合蚯蚓的生活习性,自选材料,为三口之家设计一个“蚯蚓厨余垃圾处理箱”.用铅笔绘图并用简短文字说明装置简图中的关键结构,说明信息中应包含三口之家所需养殖的蚯蚓条数.使用文字描述设计装置的上述关键信息亦可.
▲受蚯蚓食性的限制,厨余垃圾中的肉制品、奶制品、油制品需要单独分离,这些成分不适合放入蚯蚓箱中(参考值如表).
项目每人日均
厨余垃圾总量
厨余垃圾中的肉制品、
奶制品、油制品
成年蚯蚓
平均体重
质量(千克)0.60.10.001
▲蚯蚓大多生活在距地面5~10厘米深处,那里的土层疏松且阴暗潮湿.
▲蚯蚓箱可在平均温度5~30℃环境中放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头皮屑是很多人的一大烦恼,头皮屑实际上是皮肤一些死亡的表皮细胞,它属于上皮组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某中学开展科学课外活动,探究“小麦种子在萌发开始的5天中淀粉酶的活性变化”.具体设计如下,请你对有关步骤进行补充并预测和分析结果.
材料用具:小麦种子若干、研钵、石英砂、漏斗、纱布、试管若干、清水、蒸馏水、1%淀粉液、碘液;
实验步骤:
(1)种子萌发培养方法:从所有小麦干种子中选出状态相同的种子若干,并平分成5等份.第一天用清水浸泡其中一份,放在温度等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以后每天在同一时间按相同的方法浸泡一份直至第5天泡完.注意每天浸泡和培养的各种条件均相同.待最后一次浸泡的种子刚萌发时(这时第一天浸泡培养的种子已经处于萌发的第五天),分别将萌发1至5天的种子分别收集起来并编号1(萌发1天)、2(萌发2天)、3(萌发3天)、4(萌发4天)、5(萌发5天).
(2)小麦淀粉酶滤液的制备方法:依次取等量萌发1-5天的种子分别放入研钵中,再加入石英砂和等量蒸馏水,然后在常温下轻轻研磨并分别过滤,收集滤液,分别放入5支试管内并编号为1~5.
(3)取6只洁净试管,编号为A、B、C、D、E、F.向每支试管加入2ml淀粉液,再向A试管中加入1mL蒸馏水,向B~F中分别加入1~5号滤液各1mL.
(4)震荡6只试管,并将6只试管的下半部浸在35℃温水中,保温5分钟.
(5)分别向A至F 6支试管中加入一滴碘液并对比颜色.
(6)预测结果并分析:
①若A中蓝色最深,B-F5支试管中反应液蓝色逐渐变浅且比A都要浅,说明种子萌发后1-5天淀粉酶活性逐渐增强.
②若A中蓝色最深,B-F5支试管中反应液蓝色一样并都比A浅,说明种子萌发后1-5天淀粉酶活性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