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某同学将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段时间后,用铝箔把一张叶片的一部分遮光,经光照、褪色、漂洗,再滴上碘液,发现整张叶片呈棕黄色。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 褪色时间过短

B. 光照时间过短

C. 植株在暗处时间过短

D. 招箱遮光不严

【答案】B

【解析】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淀粉的特性是遇到碘液变蓝色,常用这一特性来检验淀粉的存在。

本实验正常操作的结果是: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叶片见光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滴加碘液后变蓝色。而某同学将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段时间后,用铝箔把一张叶片的一部分遮光,经光照、褪色、漂洗,再滴上碘液,发现整张叶片呈棕黄色,说明没有淀粉产生,表明在选叶遮光后光照过程中,光照时间过短,使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偏少导致的,故B符合题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由氧气、氢气、甲烷等无机物逐渐演变而来

B. 长颈鹿具有较长的颈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C. 生物产生的变异一定都有利于适应环境

D. 米勒的实验模拟了生命起源的全部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蟑螂是昼伏夜出的昆虫,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把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周后,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里出来活动,尽管这时实际上是白天。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蟑螂昼伏夜出这种行为从获得途径看属于_______行为,受体内_______的控制。

(2)本实验说明,蟑螂的这种行为受环境因素中___因素的影响。

(3)根据蟑螂的习性,你认为捕杀蟑螂的最佳时间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位科学家给一株黑麦创造良好的条件,让黑麦的根能充分地生长。到它长出麦穗的时候,统计出这株黑麦的根系有1400万条根组成,全长600千米。下列有关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庞大的根系有利于固着植物体 B. 庞大的根系有利于吸收水和无机盐

C. 根的生长主要依靠根尖的分生区和伸长区 D. 根只有成熟区具有的吸收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树林中,一只小鸟正飞来飞去忙着找吃的。突然,它发现树上有一个色彩艳丽的小动物慢慢移动,便迅速飞了过去,将小动物一口吞入口中。就在同时,小鸟觉得口中刺痛难当,赶快把它吐了出来。原来这只小动物是舞毒蛾的幼虫,既有艳丽的色彩,又有毒毛,毒毛会粘在捕食它的动物的口腔黏膜上,使捕食者痛苦不已。

(1)如果今后这只小鸟再看见艳丽的舞毒蛾幼虫可能会怎样做?请说明你这种推测的理由。

(2)这只小鸟的这种行为从获得途径上看属于哪种行为?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种生态系统,哪种类型保持自身相对稳定的能力弱?(  )

A. 森林生态系统

B. 草原生态系统

C. 农田生态系统

D. 海洋生态系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叙述错误的是(  )

A.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

B. 保护生物多样性主要是指保护基因库的多样性

C. 动物园中培育大熊猫属于迁出原地保护

D. 建立濒危动物的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成成同学去年注射过一种流感疫苗,今年却还是患了流感,下列解释中最不合理的是

A. 流感病毒有很多不同的类型

B. 今年的流感病毒可能发生了变异

C. 流感疫苗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

D. 流感疫苗引起的免疫作用持续时间有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请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类能够模拟一个与生物圈类似、可供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吗?为了研究这个问题,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亚利桑那州的沙漠上建造了一个实验基地。为了与地球生物圈——科学家将它称为“生物圈Ⅰ号”相区别,人们将这座建筑称为“生物圈Ⅱ号”。“生物圈Ⅱ号”几乎是完全密封的,里面有微型的森林、农田、海洋、溪流、湿地等。科学家利用计算机来控制射入的阳光,调节各区所需的温度。1991年9月,8名科学家进入“生物圈Ⅱ号”。他们计划在里面住上两年,过看顾完全自给自足的生活。科学家们要设法使这个生态系统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有利于有和其他生物的生存。遗憾的是,一年多以后,“生物圈Ⅱ号”中氧气含量大幅度下降,很多动植物死亡,实验宣告失败。

材料二:自2004年起,北航研究团队经过10年努力研制出我国第一个世界上第三个空间基地生命保障地基综合实验装置“月宫一号”,并成功完成了我国首次长期高闭合度人工生态系统实验,密闭实验持续了105天。2017年7月9日,研究组启动了全新的“月宫365”实验计划,密闭实验将持续200天。“月宫一号“的研究,将为我国的未来深空探测领域的发展奠定基础,最终实现航天员远离地球进行太空长期生活。月宫一号总设计师曾评价说:“生物圈Ⅱ号实验虽然失败了,但是其意义还是非常大的。”

材料三:生态文明是人类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发展的新阶段,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与“征服自然”为特征的工业文明不同,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

(1)材料一中提到了生物圈Ⅱ号中的__________种生态系统(请在横线上填写数字),其中被称为“地球之肾”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动植物种类最少,对其他生态系统依赖性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中提到科学家们希望在“生物圈Ⅱ号”中过着完全自给自足的生活。你认为以下描述哪一个更符合“自给自足的生活”?_____

A.生产者能生存充足食物

B.消费者消费更少食物

C.“生物圈Ⅱ号”最好无细菌、病毒等

D.人与其他生物之间相对稳定地生活

(3)从“生物圈Ⅱ号”的失败到“月宫一号”计划的启动,你如何理解“生物圈Ⅱ号实验虽然失败了,但是其意义还是非常大的。”这句话呢? ____________________

(4)“月宫一号”实验成功后,生物圈Ⅰ号是不是就可以被完全替代呢?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说说你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