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4.W在显微镜下看到细胞体积最大的镜头组合是(  )
A.目镜20×,物镜45×B.目镜15×,物镜40×C.目镜10×,物镜8×D.目镜5×,物镜10×

分析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物象放大倍数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物象放大倍数越小.若视野中细胞体积最大,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最大的.

解答 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分别:A是900倍、B是600倍、C是80倍、D是50倍.所以A、目镜20×、物镜45×的放大倍数最大,视野中细胞体积最大.因此在显微镜下看到细胞体积最大的镜头组合是目镜20×,物镜45×.
故选:A.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细胞体积大小的关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我国植物种类繁多,有不少是举世瞩目的珍稀特有树种,其中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的是(  )
A.银杉B.水杉C.珙?D.桫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W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一整片森林B.池塘中的鲤鱼C.滇池中的水澡D.草原上的全部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为研究生物细胞的结构特点,蓝蓝用显微镜观察自制的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如图所示为蓝蓝所使用的显微镜及所绘的洋葱表皮细胞,请分析回答:
(1)制作装片时,应用镊子夹取盖玻片,使其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可以减少装片中气泡的产生.为使观察效果更好,可用碘液对标本进行染色.
(2)如果蓝蓝同学要观察的细胞不在视野中央,而是在视野的右上方,蓝蓝同学应将临时装片向右上方移动.为使移动后的物象变得更清晰,应调节显微镜的[②]细准焦螺旋.
(3)家兔中,要观察更大的物像应选择标有40×的物镜,此时观察到的物像放大倍数为200倍.
(4)乙图中的细胞膜的作用是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保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5)含有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的是[⑥]细胞核.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有关的结构是[⑤]液泡.
(6)乙图中,蓝蓝绘图时出现了失误,多画了叶绿体,少画了细胞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调查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各项活动中属于调查的是(  )
A.用显微镜看叶片的结构
B.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C.用果脯、塑料食品袋等制作动物细胞模型
D.进行人口普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面有关细胞分裂或生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多细胞生物个体由小长大主要靠细胞的生长
B.细胞分裂时,细胞质先分成两份,然后,细胞核由一个分成两个
C.植物细胞在生长过程中,随着体积由小变大,细胞质里的液泡数量由少变多
D.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经过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下面是某同学制作和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
①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②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③将牙签上附着的碎屑均匀地涂抹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④盖上盖玻片;⑤用稀碘液染色;⑥用低倍镜观察;⑦画口腔上皮细胞图.
请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回答下面问题:
(1)改正操作步骤①中的错误将载玻片中央的清水换成生理盐水,正确操作此步骤的目的是保持细胞正常的形态.
(2)下列图示中,正确盖盖玻片的方法是C(填序号),这样操作的目的是避免盖玻片下产生气泡,影响观察.

(3)用稀碘液染色的目的是使细胞的结构显示得更清楚.
(4)该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于是,他移动装片,污点不动,换用洁净的目镜后,污点仍然存在.据此判断污物最有可能在物镜上.
(5)画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图时,图中比较暗的地方用铅笔点上细点来表示.在老师帮助下,该同学改正错误操作,观察到清晰的口腔上皮细胞,他根据观察的物像画图后,发现不美观,又作了修改,这种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答:不正确,画生物图必须实事求是,准确呈现所观察到的事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被子植物分类中,重要的分类依据是(  )
A.B.花、果实、种子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想知道手上是否有细菌,检查的方法是(  )
A.用肉眼看B.用放大镜观察C.用光学显微镜看D.培养基培养菌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