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生物兴趣小组在采集和使用显微镜观察水蚤的过程中,看到以下视野图,请据图回答。
(1)要使视野从图1变为图2,首先选用反光镜中的凹面镜或者是调节遮光器,选用一个较大的______,使视野明亮一些;然后再略微转动____________,使物像更清晰。
(2)要使视野从图3变为图4,应将装片向____________移动。
(3)观察过程中发现视野中有一个污点,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都没有移动,说明污点在____________上。
(4)该兴趣小组如用目镜5X和物镜10X来观察,则观察到的物像放大了____________倍。
【答案】光圈 细准焦螺旋 左下方 物镜 50
【解析】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整理存放,解答即可。
(1)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所以要使视野从图1变为图2,首先选用反光镜中的凹面镜或者是调节遮光器,选用一个较大的光圈,使视野明亮一些;然后再略微转动 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2)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要使视野从图3变为图4,应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
(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所以观察过程中发现视野中有一个污点,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都没有移动,说明污点在物镜上。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该兴趣小组如用目镜5×和物镜10×来观察,则观察到的物像放大了 50倍。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取两只大小相同的活蝗虫,将甲蝗虫的头部朝下并让其头部浸没在水中,让乙蝗虫的头部朝上并将其胸、腹部浸没在水中,结果是
A、甲蝗虫先死亡 B、乙蝗虫先死亡
C、两只蝗虫同时死亡 D、两只蝗虫都不会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蛋白质、淀粉、脂肪在消化管中的化学性消化过程。请据图回答:
(1)脂肪从_____开始被消化。
(2)三种物质都在_________被彻底消化。
(3)C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____。
(4)曲线甲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的消化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下列有关软体动物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软体动物都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B. 软体动物都是水生生物
C. 软体动物都有贝壳 D. 软体动物都有外套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抗生素在现代畜牧业中被广泛应用,不可避免地造成牛奶中抗生素残留。若长期饮用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会影响人体健康。为了寻找合适的奶源制作酸奶,某科研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
将编号甲、乙、丙的三张灭菌滤纸圆片,分别浸润下表各检测样品后,放置在涂布了细菌的培养基上,在37℃环境下培养24小时,结果如图:
组别 | 检测样品 |
甲 | 含抗生素的鲜牛奶 |
乙 | 待测牛奶 |
丙 | 不含抗生素的鲜牛奶 |
丁 | ? |
(1)通过甲、丙两组实验结果的对比,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2)乙组实验结果表明,此待测牛奶______(填“适合”或“不适合”)用于制作酸奶。
(3)有人提出,经过消毒可使牛奶中抗生素失效,为了验证这一说法,科研小组在原实验基础上设置丁组,那么丁组的检测样品应该为______的鲜牛奶。若丁组实验结果形成______,则说明消毒不能使牛奶中的抗生素失效。
(4)牛奶可以通过乳酸菌发酵制成酸奶,发酵过程应该在______条件下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人类和类人猿的骨骼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可以看出,人类与类人猿的骨骼很相似,这说明人类与类人猿有共同的________.
(2)从行走方式看,类人猿的行走为臂行,而人类为________.
(3)从骨骼看,类人猿的上肢明显比下肢________(填“长”或“短”),而人的上肢长、下肢________.
(4)从头骨看,人的头骨脑容量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