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5.农作物秸秆在生产实践中具有多种用途.在特定微生物作用下,秸秆中的糖类可被分解为葡萄糖,经发酵后形成酒精,再加工即可制成燃料酒精,减少人类生活对石油资源的依赖;还可用于培育蘑菇和生产沼气等.如图为某生态系统农场的部分结构模式,情分析回答:
(1)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请写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玉米(杂草)→害虫→鸡”或者“玉米(杂草)→鸡”.
(2)沼气池中的细菌属于分解者,经过发酵作用将秸秆转化为沼气.
(3)如果该生态系统受到DDT的污染,那么体内积存DDT最多的生物会是:鸡.

分析 (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能调节维持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动态平衡,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解答 解:(1)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捕食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图中有两条食物链,分别是:“玉米(杂草)→害虫→鸡”或者“玉米(杂草)→鸡”.
(2)沼气池中的一些杆菌和甲烷菌,能将鸡、猪、人的粪便以及玉米秸秆在沼气池内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产生甲烷,因此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分解者.
(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因为环境中有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最终危害到人类的安全,如果该生态系统受到DDT的污染,那么体内积存DDT最多的生物会是鸡.
故答案为:(1)“玉米(杂草)→害虫→鸡”或者“玉米(杂草)→鸡”
(2)分解者
(3)鸡

点评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以及生物富集等知识,这些内容都是考试命题的热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保护细胞和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进出的是细胞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为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图,据图回答问题.
(1)填写图中各部分名称:①胚根,②胚轴,③胚芽,④子叶,⑤种皮.
(2)为菜豆种子的萌发提供营养的结构是[④]子叶,为玉米种子的萌发提供丰富营养成分的结构是[⑥]胚乳.
(3)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相同点是都有种皮和胚,而且胚都由胚根、胚轴、胚芽、子叶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化石是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B.原始生命是经过长期作用形成的
C.直立人是人类进化的关键阶段
D.原始大气有水、氢、氧气、氮气等成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制作临时装片时,应用镊子夹起盖玻片,将其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再轻轻盖在水滴上,这样做主要为了防止(  )
A.产生气泡B.弄脏载玻片C.碰碎盖玻片D.压坏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青春期人体外形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
A.身高和体重 迅速增长B.脑的结构日益完善
C.肺活量增大,呼吸加强D.心脏肌肉增厚,心率加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标号①和④的表面覆盖着一层关节软骨,能减少运动时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2)把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的是关节囊.内有少量滑液,从而使关节活动灵活.
(3)脱臼是指A.
A、①从④中脱出   B、④从①中脱出   C、①④从③中脱出
(4)对骨的生长和再生具有重要作用的是成骨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甘薯、蔬菜会堆放时间久了会发热,是因为发生(  )
A.蒸腾作用B.光合作用C.吸收作用D.呼吸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每年的6月6日是我国的“爱眼日”.青少年尤其要关爱自己的眼健康,保护好视力.请据图回答问题
(1)如图所示可能为近视眼.判断的依据是,该图中的晶状体曲度过度变大,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晶状体的折射所形成的物像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从而使人们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了近视.
(2)如果我们的眼球出现了以上这种情况,应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但关键的还是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用眼卫生,做到“三要”、“四不要”,从而预防这种眼病的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