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显微镜,它的三个目镜分别是5×、10×、15×,两个物镜分别是10×、40×,那么这台显微镜的最小和最大放大倍数分别是( )。
A.50、400 B.100、200 C.50、600 D.400、600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6年秋济南版七年级生物第一学期周清测试卷七(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我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周官》里,就提出了“阳木”和“阴木”即有喜阳光植物和耐阴植物之分,在公元前一世纪的《泥胜之书》中讲到了种植的行株距等问题,由此可知我国古代农民已经认识到了( )。
A.光合作用的过程 B.光能的性质及空气、水分所起的作用
C.植物生长的规律 D.农业中要讲究行距和株距,以接受充足的阳光和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6年秋济南版七年级生物第一学期周清测试卷九(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请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图,回答问题。(注意:[ ]内填数字, 上填名称)
(1)蝗虫是常见的昆虫,它的身体分为 、 、 三部分,其中足和触角均分 。
(2)图中[ ] 是它的飞行器官,它有3对足,跳跃时主要靠图中[ ] ,由于以上结构使其运动更加灵活,活动范围更加 。
(3)蝗虫的气门位于 ,与蝗虫的呼吸有关。
(4)用手捏一捏蝗虫的身体,感觉很硬,这是因为蝗虫的体表有 ,此结构既保护和支持了蝗虫的内部结构,又能够有效地防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6年秋济南版七年级生物第一学期周清测试卷九(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做观察蚯蚓的实验时,同学们发现蚯蚓的体表是有黏液的,这有利于蚯蚓( )。
A.吸收营养; B.保持水分;
C.进行呼吸; D.在土壤中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6年秋济南版七年级生物第一学期周清测试卷二(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结合下面显微镜结构图,请回答:
(1)用来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 ] 和[ ] 。如果要使视野亮一些,可以使用 。
(2)转动时,镜筒的升降范围很小的结构是[ ] 。要使镜筒在较大的范围内升降,则应旋转的部位是[ ]_____________。
(3)对观察物像起放大作用的是[ ] 和[ ] ,其中接近玻片标本的镜头是[ ] 。放大倍数是二者放大倍数的 。
(4)取显微镜时,握镜的部位是[ ] 。在放置显微镜时,该部位应该朝向 (前、后)。
(5)放置玻片标本的部位是[ ]______,中有[ ] 。玻片标本放上去后,要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 ] 的中央。
(6)因为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对光时,必须保证[ ] 、[ ] 、[ ] 和[ ] 在一条直线上,才能看到明亮的视野。
(7)换用不同倍数的物镜镜头,一定要掰动[ ] ,而不能直接掰动[ ] ,以免污染镜头,并使镜头松动。
(8)如果这台显微镜,配有两个物镜A(10×)、B(40×)则对光时,应选用的物镜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6年秋济南版七年级生物第一学期周清测试卷二(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b”字,用低倍镜观察,在视野内所见的图像是:( )
A.q B.d C.b D.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6年秋济南版七年级生物第一学期周清测试卷二(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甲、乙两瓶内装有等量的同种肉汤,甲瓶煮沸,乙瓶不做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丙图),数日后,瓶中的肉汤也变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瓶颈打断后肉汤变质是因为空气中的细菌进入了肉汤
B.未打断瓶颈时肉汤变质的是乙瓶
C.甲、乙形成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是否煮沸
D.此实验证明肉汤中的细菌是由空气中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备考2016年山西中考生物提升试卷3(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豌豆开花以前,用纸袋套住花蕊,不让它接受外来的花粉,最终也能产生种子,原因是:
A.豌豆花不需要传粉,就能结果 B.豌豆花不经传粉受精,就能结果
C.豌豆在生长过程中光照营养不足 D.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6中考生物专题训练《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为健康人的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中有尿素和血细胞
B.③中有蛋白质和无机盐
C.④中有无机盐和葡萄糖
D.⑤中有尿素和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