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有关小肠的结构特点,与其消化功能无关的是(  )

A. 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一般有5~6米长

B. 小肠壁内的肠腺能分泌肠液

C. 小肠壁内表面有很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很多小肠绒毛

D. 小肠绒毛壁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而且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答案】D

【解析】

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结合小肠的特点进行解答。

A、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一般有5~6米长,增大了消化面积;A不符合题意;B、小肠壁内有肠腺,分泌肠液,含有多种消化酶,有利于消化食物;B不符合题意;C、小肠壁内表面有很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很多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面积;C不符合题意;D、小肠内有小肠绒毛,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毛细淋巴管和小肠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与消化作用无关,D符合题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表示人吸气后“氧气的旅行”途径正确的是(  )

A. 氧气→咽、喉→食道→肺

B. 氧气→鼻腔→咽、喉→食道→气管→肺→肺泡→血液

C. 氧气→口腔→气管→肺→肺泡→血液

D. 氧气→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肺泡→血液→组织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李小明同学最近常表现出精神不振、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妈妈便带他到医院进行身体检查,下表是他的血常规化验报告单的一部分.根据血常规化验结果,可推断这位同学可能患有(  )

姓名:李小明性别:男年龄:12

项目

结果

参考值

红细胞(RBC)

2.0×1012个/L

(4.4-5.0)×1012个/L

白细胞(WBC)

7×105个/L

(4.4-10)×105个/L

血小板(PLT)

150×1010个/L

(100-300)×1010个/L

血红蛋白(HB)

101g/L

(120-160)g/L

A. 阑尾炎B. 白血病C. 贫血病D. 高血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人感染H1N1型流感病毒后的早期症状和普通流感相似。普通流感疫苗能否预防H1N1型流感呢?科研人员在实验室用小白鼠进行实验。

(材料用品)健康小白鼠若干、普通流感疫苗(溶解在生理盐水中)、H1N1型流感病毒培养液、生理盐水、清水以及其他必须物品。

(实验原理)疫苗进入身体后作为______,会刺激动物体产生______,并且在体内保留较长时间。如果和疫苗相同或相似的病毒进入体内,原来产生的______会及时消灭病毒,从而保持身体健康。但是二者的结合有______性,如果感染的病毒与疫苗相差较大,就仍然会导致疾病。

(实验过程)

第一步:取健康小鼠若干只,平均分成两组,标号甲、乙。

第二步:给甲组注射适量的______,乙组注射______作为对照。

第三步:数日后,分别给两组小鼠注射______,观察其健康状况

(实验结果)两组小鼠都表现出H1N1流感症状

(实验结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1号

2号

3号

馒头碎屑或块

碎屑适量

碎屑适量

馒头块适量

清水或唾液

2mL唾液

a

2mL唾液

震荡后保温

37℃水浴中保持10分钟

加入碘液

2滴

2滴

2滴

实验结果

不变蓝

b

变蓝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_____。作为1号试管的对照实验,该变量是_____。最终2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应是_____(填“变蓝”或“不变蓝”)。

(2)实验结论:馒头变甜与_____的分泌,以及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都有关系。

(3)吃饭时应细嚼慢咽,使唾液中的_____将淀粉分解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用手捏心脏壁,我们可以发现左心室壁较厚,原因是(  )

A. 左心室为体循环的起点,体循环路线长,需要较大的动力

B. 左心室负责运输的血量大,需要较大的收缩力

C. 左心室具有运输含氧多的动脉血的功能,需要较大的动力

D. 左心室承担运血液给心肌细胞利用,需要较大的收缩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患者肾脏受损,长期检测发现尿液中蛋白质超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最可能导致该结果的原因是( )

A. 肾小管对血浆的过滤功能受损

B. 肾小球和肾小囊的内壁对血浆的过滤功能受损

C. 肾小管对原尿的重吸收功能受损

D. 肾小球和肾小囊的内壁对原尿的重吸收功能受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资料题:生物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把章鱼(软体动物)放到大鱼缸中,中间放一块玻璃板,将鱼缸隔成两部分,其高度低于玻璃缸的高度,使章鱼能从玻璃缸的一侧越过玻璃板游向另一侧,将食物如小虾放入远离章鱼的那一端,当它看见食物时,只是扑向玻璃板,在玻璃板上乱撞,不会绕过玻璃板去捕捉。多次碰撞之后,才能学会绕道;而猴子只要一次就学会了绕道捕获食物。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实验中,章鱼、猴子越过障碍物而获得食物,都属于学习行为。这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活动。

(2)上述实验证明,某些________动物也可以形成学习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______,能利用经验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大大增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感冒时鼻塞、呼吸不畅,原因是

A. 声带发炎,气体不能通畅流动B. 鼻粘膜分泌的黏液过多

C. 鼻粘膜充血肿胀D. 吸气是被动的,呼气是主动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