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007?自贡)下图是人体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红细胞中的氧来自于外界空气,空气中的氧在人体肺的处进入血液,并与红细胞中的
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
结合,随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处,因此,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2)图中血液里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食物,食物在消化道内被消化成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这些物质主要在
小肠
小肠
处被吸收进入血液.
(3)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血液里的这些废物主要由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尿液的主要成分有
水、无机盐、尿素
水、无机盐、尿素
等.
(4)按图中血液流动的方向,此处毛细血管流出的血液应该是
静脉
静脉
血,原因是:
血液中的氧气被组织细胞利用了,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
血液中的氧气被组织细胞利用了,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
分析:图示的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发生在毛细血管处,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物交换.
解答:解:(1)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外界空气中的氧气,通过吸气运动进入肺泡后扩散到血液里,与红细胞里的血红蛋白结合后,随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处.
(2)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佷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因此食物在消化道内被消化成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后主要在小肠处被吸收.
(3)尿的形成过程是: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尿液的主要成分是水、无机盐、尿素.
(4)图示中的毛细血管为组织处毛细血管,在这里,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细胞利用,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这样,血液就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故答案为:(1)血红蛋白 
(2)小肠  
(3)水、无机盐、尿素    
(4)静脉;血液中的氧气被组织细胞利用了,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
点评:此题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包括了血液与组织细胞的物质交换、营养物质的吸收、红细胞的功能、尿的形成等知识,解答时要注意逐题分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2007?自贡)用你所学的生物知识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2007?自贡)请回答下列与实验探究有关的问题:
(1)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将等量的馒头碎屑放入 I、II号试管中,I号内注入2毫升唾液并进行充分的搅拌,II号内注入2毫升清水进行充分的搅拌,经过一系列正确处理后,再向两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观察,结果两支试管中变蓝的是
Ⅱ号
Ⅱ号
,另一支不变蓝的原因是:淀粉在
唾液淀粉酶
唾液淀粉酶
的作用下,转变成了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放有各种颜色小纸片的布料

(2)通过模拟探究“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如图),可以发现与背景布料颜色越接近的小纸片,越不容易被“捕食者”(同学)“捕食”,经过几代后,多数“幸存者”(小纸片)的颜色与背景布料颜色接近.由此可以推测:在自然界中,动物保护色的形成是长期
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
的结果.
某同学在做模拟探究时,不按操作要求进行,而是特意寻找与背景布料颜色接近的小纸片,他得到的结果与其他同学恰好相反,多数“幸存者”(小纸片)的颜色与背景布料颜色反差大.他的解释是:有些昆虫(如某种毛毛虫)体色鲜艳,与周围环境的色彩反差大,也能很好的保护自己.因此,这种体色也是保护色.你认为这种体色是保护色吗?
不是
不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