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请你仔细观察与分析下面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甲装置进行一段时间实验后,塑料袋内壁出现的水珠主要来自植物__________,水分是通过叶片上的______散失的,叶片上散失水分的这一结构主要分布在叶片的______表皮。
(2)乙装置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用手挤压塑料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的____________________,此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装置所示实验,a和b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感冒病毒与该图中的天竺葵叶片上的保卫细胞相比的典型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伸入花盆土壤中根尖上的根毛细胞与叶片细胞相比,其典型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丁装置实验一段时间后,试管的上部会冒出一些气泡,这些气泡里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蒸腾作用 气孔 下 石灰水变浑浊 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光 无细胞结构 无叶绿体 氧气
【解析】(1)甲实验过程中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出来,遇塑料袋壁凝结成水滴.叶片的下表皮上气孔最多。
(2)二氧化碳有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因此实验装置乙是为了验证呼吸作用的产物是二氧化碳时用的实验材料是石灰水。本实验选用黑色塑料袋,是为了遮光,避免光合作用对实验效果的干扰。
(3)丙装置所示实验,叶片的遮光部分b与见光部分a以光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需要光。病毒与植物细胞的不同是没有细胞结构,叶片细胞核根毛细胞的不同是具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4)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丁中实验一段时间后,试管的上部会冒出一些气泡,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马蛔虫体细胞内有2对染色体,结合下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④是体细胞,含有两对染色体,其中每条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B. ①是生殖细胞,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C. ②③是亲子代之间基因传递的“桥梁”
D. 染色体是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如图是在做“饲养和观察蚯蚓”的实验时所观察到的部分结构,请据图回答:
(1)蚯蚓的身体由许多[ ] 构成,这使它的躯体运动灵活。
(2)请判断如图所示是蚯蚓身体的哪一端? 。并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
(3)用手指触摸蚯蚓身体腹面处,会有 的感觉,这是摸到了 ,它具有 的功能。
(4)在实验中要不断用浸湿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这样做是为了 。
(5)实验结束后,应该如何处理蚯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四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关系,图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间的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只表示出了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没有表示出的生物成分是( );此生态系统中,( )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2)图乙中,a、b、c、d构成了图甲中含鼠的一条食物链,如果某有毒物质通过此食物链不断积累,则体内有毒物质数量最多的是( )。
(3)图丙中,A图表示( )关系。图甲中的哪两种生物间的关系既可以体现B图又可以体现C图( )。
(4)提高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是( )。如果由于超载放牧、鼠害、虫害等原因,导致出现荒漠化,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这种现象属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B、C、D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⑦代表碳元素的传递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中B是指 ,C是指 ,D是指 。
(2)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以 的形式进行循环;碳元素可通过[②] 由生物体进入无机环境。
(3)动物可以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中是我们学过的五种动物,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A是一种农业害虫,它的身体可分为头 、 三部分,它的体表有外骨骼,可以起保护和支持作用,并能防止 蒸发。
(2)B生活在水中,它的呼吸器官是 ,通过 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 的协调作用游泳。
(3)上述动物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填字母)
(4)D的毛有 作用;其牙齿有 和 之分,与其食性相适应,D与A、B、C、E四种动物相比,在生殖发育方面的特点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