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下表为《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的部分数据(表中的“百分比”是我国已知种类占世界已知种类的百分比),据表回答:

类群

我国已知种类

世界已知种类

百分比(%)

哺乳动物

581

4342

13.38

鸟类

1244

8730

14.24

鱼类

3862

19056

20.3

(1)在已知种类中,我国占世界百分比最高的动物类群是____________

(2)最高等的动物类群是___________,其最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

(3)上还质料说明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___多样性。

(4)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鱼类 哺乳动物 胎生哺乳 生物种类(物种) 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

【解析】

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动物的分类除了比较动物的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1)据表中数据可见:我国鱼类占世界百分比最高。

(2)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哺乳类是脊椎动物中最高级的一个类群,它们不仅体温恒定,且还具有胎生哺乳等生殖发育特点。

(3)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表中数据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自然保护区是人们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腮腺炎是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小明注射了腮腺炎疫苗后,在腮腺炎流行期间未患病,但第二年腮腺炎再次流行时,他却患了腮腺炎,对此不恰当的解释是(  )

A. 腮腺炎病毒发生了变异

B. 腮腺炎病毒使人的免疫系统受损

C. 腮腺炎疫苗产生的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较短

D. 抗体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人的双臂做伸肘运动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分别是

A. 收缩,舒张 B. 舒张,收缩

C. 收缩,收缩 D. 舒张,舒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面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分析完成下列题目

A、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B、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

C、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D、用酒精脱色。

E、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

F、稍停,用清水冲掉碘液后观察。

(1)请将该实验的正确顺序排列出来:_____________

(2)B步骤中,部分叶片遮光,还有部分叶片没有遮光,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对照实验,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

(3)在用酒精脱色的步骤中,所用酒精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4)F步骤中观察,发现遮光部分没有变蓝,而未遮光部分变蓝,说明未遮光部分产生了 __________

(5)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是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鉴定骨成分的实验中:将鲫鱼的一根肋骨浸泡于15%的盐酸中,经一段时间后,骨变得柔软,这是因为骨成分中含有_____________;将一段骨放到酒精灯上煅烧至灰白色,轻敲这段骨便粉碎,灰白色粉末是骨中的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像;蜥蜴身体的颜色与环境色彩几乎融为一体;北极熊的体色与白雪皑皑的环境也非常接近,此现象说明( )

A. 生物适应环境B. 生物影响环境

C. 环境影响生物D. 环境适应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是善于思考的同学,他在家中观察饲养金鱼时,想到一个问题:“水的温度对金鱼的呼吸频率有没有影响?”为探究这一问题,他统计了不同温度下小鱼每分钟呼吸次数(次分钟),结果如表,请根据数据分析回答问题:

1号鱼

2号鱼

3号鱼

平均值

10°C

18

14

16

16

15°C

33

32

31

32

20°C

75

45

60

60

(1)实验的变量为_____,除此变量变化外,其他条件必须_____

(2)你认为小明应该观察金鱼_____来确定其呼吸次数。

(3)小明本来假设温度对金鱼呼吸没有影响。当他发现他的假设与实验结果不相符时,正确的做法是_____

A.马上否定原来的假设

B.修改实验数据,使结论与假设一致

C.如实记录,重新再做一次实验进行确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河北省北部地区,曾经在麦收时节,据统计,每公顷麦田约有750—1500只青蛙,一只青蛙一天可食20—200只害虫。因此,依靠这种天然的“除虫剂”,基本上可以控制害虫,保证小麦的收成。近年来,由于有些人大肆捕捉和食用青蛙,该地区青蛙几乎濒于绝灭。结果害虫大肆繁殖,造成小麦等农作物减产。后来使用农药,产量获得一些恢复,但随后继续大量减产。

(1)通过对以上资料的分析,你认为人类能否随意灭杀某种动物?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在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与其他生物有着______________关系,当某种动物被灭杀后,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____________ ,以致影响该动物所生存的________________。由此说明动物在_______________中起着重要作用。

(2)举例消灭害虫的方法,并说明利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以下三种处理。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试管

实验材料

唾液

清水

处理方法

1

馒头碎屑

2毫升

0毫升

充分搅拌后放入37℃温水中

2

馒头碎屑

0毫升

2毫升

充分搅拌后放入37℃温水中

3

馒头块

2毫升

0毫升

不搅拌,直接放入37℃温水中

(1)上述试验中,馒头在口腔中变甜是口腔中唾液里的________将馒头中的淀粉转变成_____的缘故。

(2)5~10分后取出三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发现______号试管中的馒头遇碘后不变蓝;______号试管中的馒头部分变蓝色;_______号试管中的馒头全变蓝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