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人体细胞的各项生理活动都离不开能量,能量的获得与人体的整体生理活动息息相关,如图是人体的部分系统和器官,每一个细胞能量的获得都离不开它们的生理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人体内提供能量的物质主要是 , 在食物中,它们要经过消化后在图一的[]中被吸收,随着血液循环会首先通过图三中的[]([ ]填字母)进入心脏.
(2)能量的获得还需要氧气的参与,图二为肺泡以及周围的一条毛细血管,当肺泡慢慢鼓起时,此时膈肌(填“收缩”或“舒张”),氧气扩散进入血液,当血液由A流向B后,发生的变化是 , 氧气分子由图三中的[]流出心脏后,随着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营养物质和氧气分子到达组织细胞内后,在中被利用释放能量,
(3)伴随着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也同时产生尿素等废物,废物的排出主要通过图四的过程和过程,其中尿素最先离开血液是从图四的[]处离开的.
【答案】
(1)糖类;4;小肠;c;下腔静脉
(2)收缩;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b;主动脉;线粒体
(3)滤过;重吸收;2;肾小球
【解析】(1)糖类是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主要物质,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葡萄糖被吸收后进入下腔静脉,然后进入右心房.
(2)当肺泡慢慢鼓起时,气体进入肺,此时膈肌收缩.气体进入肺,肺泡中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当血液流经肺后,经肺静脉进入左心房,然后流入左心室,进入主动脉流出心脏后,随着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营养物质和氧气分子到达组织细胞内后,在线粒体中被利用释放能量.
(3)尿是在泌尿系统中形成的,尿的形成主要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其中尿素最先离开血液是从图四的2肾小球处离开.
所以答案是:(1)糖类 4 小肠 C 下腔静脉
(2)收缩 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b 主动脉 线粒体
(3)滤过 重吸收 2 肾小球
【考点精析】掌握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血液循环的途径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胃: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与其结构有关):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大肠:只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循环途径:体循环是血液从左心室出发回到右心房,肺循环是血液从右心室出发回到左心房.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不同的生物的细胞结构不尽相同,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真菌细胞有叶绿体
C.植物细胞有线粒体
D.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有关生物学问题:
(1)与大豆根瘤菌相比,图乙特有的细胞结构是[] , 与甲相比,大豆根尖伸长区细胞特有的结构有 .
(2)图乙内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是[] , 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为 .
(3)图中C表示 .
(4)丙和丁是由完全相同的种子种在不同环境中长成的万寿菊,你认为长在降雨量较大地区的一株是 , 这一事说明生物的性状受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正常情况下,人的体细胞中含有46条染色体,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情况是( )
A.46﹣46﹣46 B.46﹣92﹣92 C.92﹣92﹣46 D.46﹣92﹣4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下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碳元素循环)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无机环境中的碳元素以_____________形式存在;在生物群落中以_____________形式存在。(填物质名称)
(2) 无机环境的碳元素是通过乙的①____________进入生物群落的;又通过生物体的②③④__________和⑤_______________两项生命活动回到无机环境。(填生理过程)
(3)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什么组成成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生物能够表现出非生物所不具有的生命现象.下列古诗描述的现象中,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家曾用变形虫做分割实验,结果有核部分会复原失去的部分,还会活下来,无核部分过不久就会死亡,这证明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起着控制作用的是( )
A.细胞膜 B.细胞核 C.细胞质 D.线粒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