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5.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生产者是草,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草→鼠→蛇→鹰.
(2)图中所有动物可统称为消费者.
(3)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影响兔生活的生物因素有草、狐、鹰.

分析 (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解答 解:(1)、(2)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食物)和氧气的绿色植物.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草;各种动物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能制造有机物,属于消费者.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最长的一条是草→鼠→蛇→鹰.
(3)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环境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一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影响野兔生活的生物因素有:草、狐、鹰.
故答案为:(1)阳光、空气;
(2)草;鸡;
(3)草、狐、鹰.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成分的作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七年级生物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在做“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探究实验时,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具体如下:

1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毫升唾液,并充分搅拌;2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毫升清水,并充分搅拌;3号试管:加入馒头块和2毫升唾液,但不搅拌.
将3支试管都放入37℃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取出冷却后分别加入2滴碘液,摇匀后观察试管中馒头的颜色变化.请问:
(1)1号试管模拟了口腔中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其它实验是1号试管的对照实验
(2)实验结果中,2、3号试管中馒头可能变成蓝色.
(3)1号试管馒头碎屑如果没有变色,原因是馒头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酶的作用下变成了麦芽糖.2号试管馒头碎屑变色的原因是清水中不含任何消化酶,淀粉没有被分解.3号试管馒头块变色的原因是馒头块与唾液的接触面积小,只有一部分淀粉发生了消化.
(4)有的同学提出“除以上三个试管外,还要设置第四个试管,放入馒头块与清水不搅拌,其他处理都相同”,你认为这样设置无(填有或无)必要,理由是有2个变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有人作了如下的实验
A实验:取活的禽流感病毒注射在一只鸡的体内,不久,此鸡死亡.
B实验:取灭活的禽流感病毒注射在另一只鸡的体内,经过几周后,再取活的禽流感病毒注射在它的体内,结果它存活下来.
据上述实验回答:
(1)B实验中说明鸡产生了抵抗禽流感病毒的抗体,鸡产生的这种免疫是特异性免疫.
(2)将另一种病毒注射经过B实验处理的鸡体内,鸡是否存活?不能为什么?抗体具有专一性,抵抗禽流感的病毒对其他的病的病原体无效.
(3)人类的计划免疫,相当于上述实验中的B实验(B实验或A实验).
(4)A实验中的鸡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对照.
(5)带病毒的鸡对健康的人来说是传染源,健康人可称为易感人群,病鸡焚烧或深埋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的控制传染源.
(6)禽流感的病原体是禽流感病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能消化多种营养物质的是消化液是(  )
A.唾液B.胃液C.肠液D.子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用高产倒伏小麦与低产抗倒伏小麦进行        的方法,获得了高产抗伏倒的小麦新品种.(  )
A.杂交B.移植C.培育D.移植培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当我们细细地咀嚼馒头时,会感觉到有甜味,这是为什么呢?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是否有消化作用呢?于是他做了如下实验:
A、取适量新鲜馒头,切成碎屑,分成2等份;将口漱净,取4毫升唾液放入小烧杯中.
B、取2支洁净且大小相同的试管,分别编号为①、②,做如下处理:在①号试管中放入1份馒头碎屑,注入2毫升唾液,并进行充分的搅拌.在②号试管中放入1份馒头碎屑,注入2毫升清水,并进行充分的搅拌.
C、将2支试管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10分钟.
D、在2支试管中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
E、观察并记录个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分析上述实验并回答:
(1)该同学将馒头切成碎屑并充分搅拌,这是为了模拟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作用
(2)该实验的C步骤有待改进,请将改进的方法写在横线上.
改进:将两支试管放入37°C的温水中10分钟.
(3)该探究实验设置的实验变量是唾液;本实验中设置②号试管的目的是对照.在①、②号试管中,会出现蓝色现象的试管是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图为“中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据图回答问题:
(1)我们每天摄取的食物中,第一层的比例最大,这是因为这类食物中含有较多的糖类,它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2)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应该多吃第三、四层的食物.
(3)糖尿病患者应该少吃第一层的食物,高血脂病人应该少吃第五层的食物.
(4)小明刷牙时出现了牙龈出血的情况,应多吃第二层的食物,此层富含维生素C,可有效的预防坏血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被称为微生物之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关于青春期身体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殖器官迅速发育B.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
C.女孩出现月经现象D.心肺功能无明显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