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8.小波同学制作并观察了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据如图分析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乙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口腔上皮细胞结构图
B.下降显微镜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图丙中的②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图丙中①与②放大倍数的乘积
D.图甲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没有让其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

分析 口腔上皮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一擦、二滴、三刮、四涂、五盖、六染;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一擦、二滴、三取、四展、五盖、六染.
图中①是目镜,②是物镜,③是反光镜.

解答 解:A、图乙的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应该是植物细胞的结构图,A错误;
B、在使用显微镜观察下降镜筒的时候,眼睛要注视物镜,以免物镜压破玻片标本,损坏物镜或弄破玻片标本,B正确;
C、在显微镜的结构中,对物体起放大作用的是目镜与物镜,物像的放大倍数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如目镜是5X,物镜是10X,那么看到的物像放大倍数为5×10═50倍,且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的体积就越大,但数目最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的体积就越小,但数目最多,C正确;
D、制作临时装片时,要让盖玻片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盖上,其目的是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制作临时装片知识点的理解,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如图是人体某些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A、B、C代表血管中的某种物质,D代表某个器官,a、b代表血管.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D→C的过程称为吸收.
(2)物质B进入乙细胞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途中离不开甲细胞的作用,则甲细胞是红细胞.
(3)物质B转化成物质A的过程完成在乙细胞的线粒体(细胞结构)内.
(4)血液流经肾脏时,其中的某些物质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后在肾小囊内形成原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我国的杂技艺术享誉中外,杂技演员们做出的各种高难度动作,令人叹为观止,协调杂技演员的身体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神经中枢位于(  )
A.大脑B.小脑C.脑干D.脊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对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把盆栽的天竺葵方放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为了耗尽叶片中的淀粉
B.使用低倍镜观察叶片临时切片时,需要用稀碘液染色后物像才清晰
C.使用低倍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情况时,可看到红细胞单行通过毛细血管
D.在装有萌发种子的保温杯中插入温度计,温度计读数上升,证明种子呼吸释放了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下面是人体部分结构或生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消化食物和吸收养料的主要场所是[2]小肠.
(2)图乙中,结构[7]的曲度是由结构[8]睫状体调节的,我们之所以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落在结构[11]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
(3)图丙中,结构[13]、[14]、[15]共同组成肾单位,结构[12]中的液体与结构[16]中液体相比,其成分上的差异是结构[16]的液体中氧气和尿素的含量大大减少.
(4)李爷爷因炎症在臀部肌肉注射青霉素后,最先在图丁中心脏[17]右心房中发现,当血液从结构[18]射出,流经结构[21],最后到达结构[22]的循环途径叫做肺循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图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设计,图中试管均置于37℃温水中10分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变蓝色、②③不变蓝色
B.①与②对照,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C.本探究实验的变量不唯一,无法得出任何结论
D.②③对照,②号为对照组,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消化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关于呼吸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气管和支气管中对痰的形成起主要作用的是腺细胞和纤毛
B.鼻黏膜分泌的黏液能温暖吸入的空气
C.呼吸系统的组成是呼吸道和肺
D.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能保证气流通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蝗虫和蜈蚣都属于节肢动物的主要依据是(  )
A.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B.身体呈两侧对称,运动器官发达
C.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D.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感觉器官发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结构中流动脉血的是(  )
A.左心房B.下腔静脉C.肺动脉D.右心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