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0.米勒的实验:米勒将原始大气中的成分充入烧瓶中,通过模拟原始大气环境,制成了一些有机物.
(1)原料:甲烷、水蒸气、氢、氨等.
(2)产物(证据):氨基酸.
(3)结论:原始地球上能形成简单有机小分子物质.

分析 在地球形成的最初是没有生命的,在地球上生命发生之前,经历了由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的化学进化过程.米勒用实验验证了这一步.

解答 解:米勒的实验装置如图:
  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
  米勒的实验如图,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物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故答案为:模拟原始大气环境;有机小分子物质.

点评 米勒的实验及结论的内容在考试中经常考到,要注意理解和掌握.可结合米勒的实验装置图,来帮助理解和记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微生物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A.乳酸菌B.蓝藻C.青霉菌D.肺炎双球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口香糖因具有芳香、清甜、耐咀嚼的特点,逐渐成为一种大众化的零食,咀嚼它可以起到清洁口腔、清新口气、活动面部肌肉、舒缓情绪等作用,以木糖醇为主要甜味剂的口香糖已经得到六个国家的牙齿保健协会的正式认可.某科学兴趣小组就“口香糖对口腔的清洁作用与咀嚼时间的关系”进行了实验.
资料显示,口腔中主要的菌群为细菌、放线菌,这两个菌群的菌落多少可以反映口腔微生物的变化.探究小组决定在采样对象咀嚼口香糖的过程中,每隔5分钟采样一次.
实验过程
①消毒:将移液管、培养皿等仪器和试剂都按医用要求进行消毒.
②采样:每隔5分钟在采样对象口腔内的不同位置用棉签蘸取口腔液,溶于2毫升生理盐水中,制成溶液.
③培养:用移液管将菌液等量分置于5个富含营养液的培养皿中,放入培养箱中,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120小时.
④计数、计算:在菌落计数器上点数并计算出5个样品的平均值,再转化为百分数(起始口腔菌落数记为
100%).
记录数据如表:
$\frac{取样时间}{分钟}$051015
细菌/%10090.6579.89124.66
放线菌/%10090.9480.26115.72
据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过程中,“适宜的温度”应该为37℃左右.
(2)结合本实验的数据和结论,请你为经常咀嚼口香糖的人提一个合理的建议:咀嚼口香糖的时间应控制在10分钟以内.
(3)某同学认为该实验结果还不够精确,为使实验结果更精确,我们还可以选择哪个时间段再进一步探究?C.
A.0~5分钟      B.5~10分钟      C.10~15分钟       D.15分钟以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是袁隆平  院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判断题

5.长颈鹿的祖先,颈和前肢并不长和高,形成现在的状况,则是有利变异的结果,并且这种变异可以遗传√(判断对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毒品的危害: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免疫功能,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甚至死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判断题

2.孩子体细胞中成对的染色体一条是父亲给的,一条是母亲给的.√  (判断对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判断题

19.早上空气清新,因此早上去公园锻炼比傍晚去公园锻炼好.×(判断对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结合如图显微镜结构图,请回答:
(1)用来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7]遮光器和[9]反光镜.如果要使视野亮一些,可以使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2)转动时,镜筒的升降范围很小的结构是[12]细准焦螺旋.要使镜筒在较大的范围内升降,则应旋转的部位是[11]粗准焦螺旋.
(3)对观察物像起放大作用的是[1]目镜和[4]物镜,其中接近玻片标本的镜头是[4]物镜.放大倍数是二者放大倍数的乘积.
(4)取显微镜时,握镜的部位是[13]镜臂.在放置显微镜时,该部位应该朝向后(前、后).
(5)放置玻片标本的部位是[5]载物台,中有[6]通光孔.玻片标本放上去后,要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6]通光孔的中央.
(6)因为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对光时,必须保证[1]目镜、[2]镜筒、[4]物镜和[6]通光孔在一条直线上,才能看到明亮的视野.
(7)换用不同倍数的物镜镜头,一定要掰动[3]转换器,而不能直接掰动[4]物镜,以免污染镜头,并使镜头松动.
(8)如果这台显微镜,配有两个物镜A(10×)、B(40×)则对光时,应选用的物镜是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