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食物经过人体消化道时,糖类.蛋白质和脂肪被化学消化的程度,字母表示组成消化道各器官的排列顺序.请据图回答.
(1)曲线甲是__________的消化,曲线乙是__________的消化,
A.糖类 B.蛋白质 C.脂肪 D.维生素
(2)字母C代表的器官是__________.
A.食道B.胃 C.小肠D.大肠
(3)蛋白质在__________中进行消化,其终产物是__________.
A.A和B B.B和C C.C和DD.A和C
E.葡萄糖 F.氨基酸 G.脂肪酸
(4)消化的终产物几乎全部在__________处被吸收.
A.FB.B C.DD.C
(1)A
(2)B
(3)C F
(4)C
【解析】
试题分析:(1)淀粉(糖类)、蛋白质、脂肪的消化分别开始于口腔、胃和小肠,它们都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分析图示中的曲线可知:曲线甲代表脂肪的消化过程,曲线乙代表糖类的消化过程,曲线丙代表蛋白质的消化过程。
(2)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依次为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其中咽和食道对食物没有消化能力,因此图示中的C代表的器官应该是胃。
(3)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即蛋白质在胃和小肠里进行消化,消化终产物是氨基酸。
(4)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能够吸收大部分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和全部的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淀粉的化学性消化过程中最先开始于口腔,蛋白质化学性消化过程中最先开始于胃,脂肪的化学性消化过程中最先开始于小肠。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6届湖南长沙黄兴中学初一上期期中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根据学过的知识知道常吃水果蔬菜有好处,因为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中含丰富的维生素C。但是维生素C的性质不够稳定,高温烹调、长时间贮存等容易遭到破坏。
(1)提出问题:作为常吃的蔬菜,黄瓜究竟生吃还是熟吃能使人体摄入更多的维生素C呢?
(2)做出假设:
(3)制定计划:①称取等量的两份黄瓜,将其中一份煮熟,并分别制取汁液,倒入两个小烧杯中。②取2支洁净干燥的小试管编号1、2,分别注入不同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2毫升,用滴管吸取生黄瓜汁液,逐滴滴入1号试管,边滴边振荡边观察,直到高锰酸钾溶液褪去颜色为止,记录所用汁液的滴数为n。③接着将同一滴管用清水洗净擦干,吸取熟黄瓜汁液,逐滴滴入2号试管,振荡并观察高锰酸钾溶液的颜色,直到颜色褪去,记录所用汁液的滴数为m。
(4)讨论完善计划:
该计划有不合理之处,请你改正 。
(5)实施计划:按修改完善后的计划进行实验,统计并分析实验现象。
(6)分析得出结论:请你预测3种实验结果,并得出下面相应结论
① ,
② ,
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6届湖南常宁明珠学校初一下期第一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一些水果和蔬菜中含有能防止和治疗坏血病的物质——维生素C,维生素类物质在人体消化道内的吸收部位是( )。
A.口腔、胃 B.胃、小肠
C.食道、大肠 D.小肠、大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6届湖南常宁明珠学校初一下期第一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人体中由口腔、食道、胃、肠、肝、胰等共同组成的是()
A.运动器官 B.消化器官 C.运动系统 D.消化系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6届湖南常宁明珠学校初一下期第一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肝炎患者厌食油腻的食物,这是因为肝炎影响了( )
A.肝脏分泌消化脂肪的酶 B.小肠绒毛对脂肪的吸收
C.患者的食欲 D.肝脏分泌胆汁,从而影响脂肪的消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6届湖南宁乡县三仙坳初级中学初一期中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心脏瓣膜向一个方向开放,保证血液流动的方向是( )
A.心房→心室→静脉 B.心房→心室→动脉
C.心室→心房→静脉 D.心室→心房→动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6届湖南宁乡县三仙坳初级中学初一期中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胚胎发育是从受精卵的分裂开始的,胚胎发育经历的场所有( )
A.子宫B.输卵管
C.输卵管和子宫D.阴道和子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6届湖南娄底新化县第五中学初一上期期中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人体内氧气浓度最高的部位是( )
A.肺泡内 B.组织细胞
C.线粒体 D.肺泡外毛细血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6届湖北黄石阳新县初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血红蛋白的特性是
A.易与氧结合,但不易分离
B.氧浓度高时与氧结合氧浓度低时与氧分离
C.易和二氧化碳结合,也易分离
D.不易和二氧化碳结合,但易分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