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0.某同学患上了病毒性结膜炎,需要隔离治疗,这一措施属于(  )
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D.消除病原体

分析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以及清除病原体

解答 解:某同学患上了病毒性结膜炎后是传染源,因此“某同学患上了病毒性结膜炎,需要隔离治疗”,这一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
故选:A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 2016年,湖北省建立长江中游湿地保护联盟,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
(1)图中的虫和鸟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它们不仅能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而且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2)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过程流入该生态系统,在草→食草昆虫→蜘蛛→食虫鸟这条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动物行为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两大类,青蛙捕食昆虫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未表示出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为了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具有分解作用,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将同一树的部分落叶进行灭菌处理后,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接种细菌,乙组不接种细菌,两组都放在无菌环境中,实验过程中都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
(4)该探究实验提出的假设是细菌对植物遗体具有分解作用.
(5)实验中的变量是接种细菌.
(6)在实验过程中,除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如“都放在无菌环境中,实验过程中都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都一样,这样做的目的是符合实验变量的单一性的原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分析解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123
馒头碎屑或块碎屑适量碎屑适量馒头块适量
唾液有无2毫升唾液A2毫升唾液
是否搅拌充分搅拌充分搅拌不搅拌
保温37℃水浴保温10分钟
加入碘液2滴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2毫升清水与1号试管形成对照.
(2)为了证明“舌的搅拌、牙齿的咀嚼”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1、3号两支试管进行对照试验.
(3)实验结果是1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把淀粉全部分解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物质中,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是(  )
A.氧气B.淀粉C.无机盐D.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基因是下列哪种物质中的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
A.DNAB.染色体C.蛋白质D.细胞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人能对外界的环境作出反应,但是反应速度各不相同.小美同学和家人一起做了“测定反应速度”的实验,如图:
①由爸爸做测试者,小美、妈妈和奶奶依次做被试者.
②爸爸用手捏住一把尺子上刻度最大的一端,小美将拇指和食指对准这把尺子上刻度值为0的一端.
③小美眼睛盯住爸爸的手,一旦爸爸松手,她就尽快捏住下落的尺子.
④记录夹住尺子处的刻度(以手指下缘为准).
⑤反复三次上述步骤.
⑥妈妈和奶奶按照小美的方法依次完成实验.
 次数
数据
被试者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小美(13岁) 9.6cm 8.2cm 7.9cm
 妈妈(38岁) 10.3cm 8.8cm 9.5cm
 奶奶(62岁) 10.7cm 9.6cm 9.3cm
(1)根据实验结果,你认为反应速度最快的是小美.(提示:数据越小,反应速度越快.)
(2)根据小美的实验,你认为该实验的变量是三个被试者的年龄;小美研究的问题是人的反应速度与被测试者的年龄有关吗?
(3)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小美还应计算出每个被试者三次数据的平均值,才可以更科学的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
(4)在完成快速捏住下落尺子的反射活动中,效应器为传出神经的神经末梢和相应的肌肉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人体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主要途径是通过(  )
A.泌尿系统B.呼吸系统C.皮肤D.肛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为了探究废电池对水体的污染作用,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①将一节5号电池破碎,浸泡在1000mL的清水中2-3天;
②在4只鱼缸上分别贴上标签A、B、C、D;
③在4只鱼缸中分别放入等量的清洁、无污染的河水;
④在4只鱼缸中分别加入50ml、100ml、200ml、400ml的电池浸出液;
⑤再向各鱼缸中分别放入同等大小、生长状况均良好的金鱼,定时喂同等饲料,观察记录情况.结果见如表:
ABCD
所有浸出液的体积/ml50100200400
金鱼存活的时间/天151271
根据以上设计,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提出的假设是废电池对水体有污染.
(2)通过实验,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废电池对水体有污染,废电池浸出液浓度越大,污染越严重.
(3)实验时是否需要设置对照组?需要.该如何设置?再加一个同样的鱼缸,不加废电池浸出液,其他条件一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在“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验中,通常用湿棉絮包住小鱼的部位是(  )
A.头部和口部B.鳃盖和躯干部C.口部和尾部D.躯干部和尾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