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了解新泰市中学生的近视情况,我们应选用 (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查阅文献资料
C
【解析】
试题分析:A、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调查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我国的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是调查,这就是调查.人口普查也是调查,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该选项符合题意.
D、收集资料的途径有多种,去图书管查阅书刊报纸,拜访有关人士,上网收索.其中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以及音像资料等.对获得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或者发现探究的线索.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3-2014学年山东济南天桥区中考三模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右图所示为一水稻植株,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茎内的木质部运输有机物 B.根尖伸长区长得最快
C.根系为须根系 D.种子内含有一片子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3-2014学年山东泰安泰山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资料并分析回答问题:
资料一:蚯蚓和小白鼠都是昼伏夜出的动物,它们都能经过训练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某兴趣小组训练蚯蚓和小白鼠走“T”形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结果表明,蚯蚓大约经过200次尝试,才能学会直接爬向食物。
资料二:反一块肉分成大小相同的三块,分别在相同的甲、乙、丙三个广口瓶中,然后作如下处理和保存:
分组 | 甲 | 乙 | 丙 |
处理方法 | 灭菌 | 灭菌后接种细菌 | 不作任何处理 |
保存方法 | 无菌环境 | 无菌环境 | 自然条件 |
根据资料一回答:
(1)从行为的发生(获得途径)看,蚯蚓和小白鼠昼伏夜出的行为属于 。
(2)蚯蚓与小白鼠相比,学习能力较强的是 。
(3)兴趣小组训练蚯蚓和小白鼠走“T”形迷宫,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根据资料二回答:
(4)若要证明“细菌能分解有机物”,则只能选择甲组与 组进行对照实验,原因是 。
(5)甲、乙、丙三组中,牛肉块会腐烂的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3-2014学年山东泰安泰山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随地吐痰容易传播疾病,原因是痰中有 ( )
A.病菌 B.黏液 C.灰尘 D.溶菌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3-2014学年山东泰安泰山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李明穿白裤子坐在草地上,裤子沾染了绿色汁液。下列最容易将汁液洗去的是( B )
A.自来水 B.酒精 C.肥皂水 D.沸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3-2014学年山东汶上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013年秋冬以来,随着“雾霾”天气(如图)频频来袭,
PM2.5逐渐进入公众视线。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称为PM2.5,是可直入肺的细小颗粒物。PM2.5是形成“灰霾”的主要原因,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PM2.5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专家指出:PM2.5对人体的 系统危害最大。由于颗粒物微小,人体吸气时,PM2.5不易被鼻等器官阻挡,可直接进入 和肺泡,影响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哮喘等疾病;同时进入肺的有毒微粒可迅速被吸收,不经过肝脏解毒直接通过 而分布到全身。
(2)2013年11月济宁市20多名志愿者对市内几个地点的空气中PM2.5进行了检测,结果如下表。请问这几个地点的空气质量由好到坏的排列次序是
地点 | 时间 | PM2.5值 |
1.火车站进站口 | 14:25 | 518(约37ug/m3) |
2.新世纪广场 | 14:16 | 326(约23ug/m3) |
3.步行街街口 | 14:10 | 631(约45ug/m3) |
A.1、2、3 B.3、2、1 C.2、1、3 D.2、3、1
(3)通过上述数据你能提出市内减少“雾霾”的合理化建议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3-2014学年山东汶上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雌、雄中华螳螂交配后,往往吃掉雄螳螂,以保证自身和腹中“小宝宝”有足够的营养供给。这种行为属于
A.防御行为 B.社群行为
C.觅食行为 D.繁殖行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3-2014学年山东新泰泉沟中学中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小芳学着妈妈做馒头:将适量酵母粉与面粉混匀后,加入适量清水揉和成面团,然后将面盒放入温水锅中。为了使面团发得更快,她将温水锅中的水换成了刚烧开的热水。一段时间后将面团取出做成馒头。结果,小芳蒸出的馒头不如妈妈做得松软多孔。请分析回答:
(1)分析上面的过程,小芳不成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芳经过思考提出了如下问题:温度会影响酵母菌的生活吗?请针对这一问题作出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芳设计了实验进行探究:她在一杯温开水中加入一大勺糖和小包酵母,进行搅拌,然后倒入透明的玻璃瓶中,将一个小气球挤瘪后套在瓶口,把装置放在温暖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瓶内液体冒出气泡,气球胀大(如图所示)。瓶内液体冒出的气体是__________。小芳设计的实验存在不科学的地方,请你指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3-2014学年山东德州陵县初三第二次练兵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人体产生卵细胞、形成受精卵及胚胎发育的场所分别是( )
A.卵巢、输卵管、子宫 B.卵巢、阴道、子宫
C.输卵管、子宫、卵巢 D.卵巢、子宫、子宫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