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0.图一表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全过程,图二是图一食物链中三种生物体内所含有机物总量的直方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碳在无机环境与各种生物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
(2)图一中②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图中甲所示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3)图二中B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丁.
(4)由于煤和石油的过度使用,造成温室效应,破坏了生态环境.因此我们应积极倡导低碳生活.请举出两种低碳的生活方式节约用电、骑自行车、乘公交车.

分析 (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3)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
(4)图中①是分解作用,②是光合作用,③是呼吸作用,甲腐生细菌、真菌(分解者)、乙植物(生产者)、丙是食草动物(消费者)、丁是食肉动物(消费者).

解答 解:(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碳水化合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因此碳在无机环境与各种生物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
(2)图中甲乙丙丁都是生物,都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图二中②能吸收二氧化碳,因此②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图二中C的有机物最多,应是乙生产者,甲是分解者.
(3)某些有毒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图一中营养级最高的生物是丁.因此若图一所示的生物生活的土壤里含有某种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丁.
(4)低碳,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符合低碳生活观念的,如:使用双面纸张;用太阳能热水器代替煤炉烧水;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具;节省使用物品,废品回收利用;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等出行方式等.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
(2)光合作用;分解者
(3)丁
(4)节约用电、骑自行车、乘公交车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关于关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的作用
B.关节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C.关节非常牢固
D.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不属于现代生物技术的一项是(  )
A.利用微生物发酵法规模化生产青霉素,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B.我国科学家将生长激素基因转入鲤鱼的受精卵内,该鱼卵发育成特大的胖鲤鱼
C.1990年9月14日,美国医学家在临床上采用基因治疗法为阿珊蒂治疗遗传病
D.将人的胰岛素基因插入到细菌质粒中,细菌开始生产人胰岛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充当的角色是(  )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以上都有可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在食物的营养成分中,既是细胞组成成分,又是机体能源的物质中由氨基酸组成的物质是蛋白质;供给人体能量的主要物质是糖类;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大部分作为备用能源物质贮存在皮下的是脂肪.本身没有营养价值,但对维持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被称为“第七营养素”的是膳食纤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图是探究唾液对淀粉消化的实验,据图示及下例说明回答:

(1)实验若为对照实验,变量应为唾液;
(2)实验时应该把两装置都放入37.5℃温水中,是因为在此温度下酶的消化作用最强;
(3)在温水中保持10分钟后,向两试管中滴加碘液,液体会变蓝的是2号试管;
(4)此实验能得到的结论是唾液淀粉酶能够消化淀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小刚感冒时,咽部发炎没有及时治疗,引起了中耳炎,这是因为病菌通过什么侵染到中耳(  )
A.外耳道B.鼻泪管C.咽鼓管D.口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载物台上遮光器的作用是(  )
A.调节光线的强弱B.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C.遮住光线不使其反射到镜筒内D.使光线均匀地进入视野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小明通过新闻得知,某地发生重金属镉污染事件.镉污染区的水稻和蔬菜都变成黄褐色,茄子、辣椒则形态怪异.她想,含镉的溶液会不会降低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呢?在老师的指导下,她设计了以下探究实验:
(1)实验假设:略.
(2)方法步骤:
①取两个培养皿分别编号甲、乙,底部垫有四层纱布.向甲培养皿倒入适量的含镉溶液;向乙培养皿倒入等量清水,乙作为甲培养皿的对照组.
②甲、乙培养皿中分别放入相同且正常的饱满的水稻种子20粒.每个培养皿不能只用一粒种子的原因是为了避免偶然性.
③置于30℃和有充足空气的相同环境下培养.每天观察一次,连续7天记录水稻种子的萌发情况.
④为了使探究实验发芽率的结果可靠,对本实验至少还应设置2组对照实验,取其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
(3)实验结果:甲组水稻种子的平均发芽率为11%;乙组的水稻种子的平均发芽率为98%.
(4)根据实验结果,能够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含镉的溶液会降低水稻种子的发芽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