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5.某兴趣小组进行“验证光合作用条件和产物”的实验:将银边天竺葵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用黑圆纸片将B处从两面遮盖(如图1),光照几小时,摘下这片叶,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后取出,滴加碘液.请回答:

(1)将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将原有的淀粉耗尽运走.
(2)此实验中,能形成两组对照实验.
(3)滴加碘液后,叶片A、B处均不变蓝,C处变蓝,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上述实验同时也说明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
(4)此兴趣小组做完“验证光合作用条件和产物”的实验后,又设计了探究“植物生活方式”实验装置(见图2).
①将罩上塑料袋的植物置于暗处5-6小时后,打开阀门,轻轻挤压塑料袋,使袋内气体通人澄清的石灰水,可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②在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水珠,是植物通过叶片的气孔(填结构名称)散失的水分凝聚而成,这些水分主要是通过植物根尖的成熟区吸收后,由木质部的导管自下往上运输到叶片的.

分析 图1实验的方法步骤:暗处理→遮盖后,光照射→几小时后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液→冲洗观察叶色现象.本实验有两组对照实验:一组是B和C,实验变量是有无光照,可得出的结论是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或光合作用需要光照);另一组是A和C,实验变量是有无叶绿体,可得出的结论是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在含有叶绿体的细胞中进行)

解答 解:(1)实验前将其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为了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
(2)本实验有两组对照实验:一组是B和C,实验变量是有无光照,可得出的结论是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或光合作用需要光照);另一组是A和C,实验变量是有无叶绿体,可得出的结论是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在含有叶绿体的细胞中进行).
(3)滴加碘液后,叶片A处不变蓝,C处变蓝,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而B处不变蓝,C处变蓝,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上述实验同时也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4)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将罩上塑料袋的植物置于暗处5~6小时后,在黑暗环境中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使试管中的清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
(2))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塑料袋内壁出现水珠,是植物通过叶片上的气孔散失的水分凝聚而成,这些水分主要是通过植物根尖的成熟区吸收后,由木质部的导管自下往上运输到叶片.
故答案为:(1)将原有的淀粉耗尽运走;
(2)两;
(3)光和叶绿体;淀粉;
(4)①变浑浊;呼吸;二氧化碳;
②气孔;成熟;导管.

点评 解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此为基础提高解题技能、技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一学生探究小组为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做了如下实验:取1号和2号两个试管,各注入2毫升淀粉糊,向1号试管里滴入清水2毫升,向2号试管滴入唾液3毫升,然后震荡两个试管,同时将两个试管放在37℃的温水中,10分钟后取出冷却,向两个试管内各滴入2滴碘液.
(1)请纠正实验操作中的一处错误:应向2号试管滴入2毫升唾液.
(2)实验的结果是:1号试管变蓝;2号试管不变蓝(填变蓝或不变蓝).
(3)下列针对本实验结论的叙述,最恰当的是C
A、唾液中含有能使淀粉分解成麦芽糖的酶
B、唾液中含有能使淀粉分解成葡萄糖的酶
C、唾液中含有能使淀粉分解的酶
D、唾液中含有各种酶
(4)将装置放在37℃温水中的目的是消化酶的催化能力在37℃时最强.
(5)该小组针对“温度对消化酶的消化能力”的影响,又设计以下探究过程,请你补充完整.准备材料:两支同样的试管、37℃温水、沸水、淀粉糊、新鲜唾液、碘液、两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
问题:温度对消化酶的消化能力有影响吗?
实验设计:在编号为A、B的两支试管中各注入2毫升的淀粉糊和2毫升的新鲜唾液,震荡后同时将两支试管放在盛有等量37℃温水、沸水的大玻璃杯中,10分钟后取出冷却,向两个试管内各滴入两滴碘液.
现象:A试管不变蓝;B试管变蓝.(填变蓝或不变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示意图.其中不属于消费者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图为“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的有关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图甲中滴加的是0.9%的生理盐水而不是蒸馏水的原因是B.
A.防止细菌在装片中繁殖          B.防止细胞吸水过多而胀破
C.迅速杀死细胞以便观察          D.利用生理盐水粘住细胞
(2)图乙、图丙、图丁分别表示使用显微镜时的一个步骤.其中图乙所示操作的目的是能够在显微镜中形成一个明亮的视野.那么这一步骤的名称是对光.

(3)进行图丙所示操作时,眼睛注视所指部位,其目的是为了避免物镜下降过程中压破载玻片.
(4)图丁状态下找到相关物像后,在进一步放大观察的过程中,不应当进行的操作是C.
A.转动物镜转换器  B.转动细准焦螺旋C.转动粗准焦螺旋 D.增大光圈
(5)戊图是某同学绘制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结构图,请指出图中的错误之处多画了液泡.
(6)继续观察装片时,发现视野中细胞有流动现象,此时应进行的操作是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关于生物圈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为了更好地保护生物圈,必须禁止开发和利用一切野生资源
B.生物圈是我们生活的唯一家园,必须科学合理地开和发利用生物资源
C.生物圈有一定调节能力,人类的活动能加速生物圈的物质循环,起更好的保护作用
D.生物圈Ⅱ号的实验说明人类有能力建造一个适宜人类生活的新生物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将下列植物与特征用线连起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只要拨点儿猴毛吹口仙气,就能变出许多小孙悟空.如果从生殖的角度看,这种分身术属于下列哪种生殖方式(  )
A.卵生B.胎生C.有性生殖D.无性生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食物中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熊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一组是(  )
A.糖类、脂肪、蛋白质B.糖类、脂肪、无机盐
C.糖类、脂肪、维生素D.糖类、蛋白质、维生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受精卵是植物体发育的起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