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2.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食品中,通过发酵技术获得的是(  )
①面包   ②纯净水   ③腐乳   ④鲜果汁  ⑤酱油    ⑥酸奶.
A.①②③⑤B.①③⑤⑥C.⑤②③⑥D.①③④⑥

分析 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解答 解: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应用广泛,如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利用青霉发酵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其中②纯净水通过净化而成的,④鲜果汁通过榨汁而成的,均与微生物的发酵无关.可见B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注意掌握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制作中的应用,平时注意积累相关的例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6届甘肃省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当踏入山林时,会感到空气特别地清新和湿润,这主要是由于

A.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植物的分泌物有杀菌作用

C.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D.茂盛的林木遮住了大部分太阳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有一病人经化验尿,结果尿中红细胞、白细胞都是“++”(表示很多),但无尿蛋白,也不浮肿,此病人可能是(  )
A.肾小球炎B.尿道感染C.尿中毒D.糖尿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请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蝗灾是指蝗虫引起的灾变.一旦发生蝗灾,大量的蝗虫甚至会吃光植物的叶片,使植被完全遭到破坏.严重的蝗灾往往和严重的旱灾相伴而生,我国古书上就有“旱极而蝗”的记载.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蝗虫特别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气候,干旱对于蝗虫的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益,使得蝗虫大量繁殖,生长迅速.如果不及时剿灭蝗虫,成虫产在干燥土壤中的虫卵还将在次年大面积暴发.同时,干旱会使蛙等蝗虫的天敌数量锐减.
如图为我国西北部内陆某大型人工牧场生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某年大旱,该处爆发了严重的蝗灾.请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
(2)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由于呼吸作用的消耗,能量从一个营养级流向下一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
(3)若该牧场的牧民为杀灭蝗虫而长期过量施用农药,那么在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内,鹰体内农药的浓度最高.
(4)细菌、真菌、蚯蚓是这个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5)蝗灾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影响牧草的产量和质量,进而影响畜牧业的发展.你认为在大旱之年治理蝗灾、提高牧草产量和质量,可以采取的生物学治理措施是:可用引进天敌的方法将蝗虫大量杀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请仔细阅读下面的材料,分析并回答问题.
据新华社消息,我国自行建立的第一个生物再生生命保障地基有人综合密闭实验系统--“月宫一号”完成实验任务,三位实验人员经过105天的科学实验,于2014年5月20目成功出舱.“月宫一号”由l个综合舱和2个植物舱组成,总面积l60平方米,总体积500立方米.“月宫一号”是能与地球媲美的“微型生物圈”,可实现航天员在远离地球的太空长期生活的目标.
在“月宫一号”中试验的志愿者收获小麦等作物,在系统中自 己进行加工并食用,利用植物不可食用生物量(发酵处理秸秆)培养黄粉虫,为人提供部分动物蛋白;而利用不可食用生物量(如秸秆)与人的粪及食物残渣等废物,采用所研发的生物技术处理制备类土壤基质循环用于植物栽培.
(1)被称为“微型生物圈”的“月宫一号”,其实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在生物成分中,该生态系统主要的消费者是人.
(2)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可供舱内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3)“月宫一号”内的实验人员呼吸需要的氧气是通过植物舱内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的.
(4)根据“月宫一号”内生活的生物的种类与数量,可判断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长白山森林自然保护区林木茂盛,空气清新,降雨量大.这主要是因为植物的(  )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B.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C.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D.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伸肘时,手臂上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分别是(  )
A.收缩,收缩B.收缩,舒张C.舒张,收缩D.舒张,舒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为玉米种子剖面结构图,图中表示胚乳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蚕在结茧时不吃也不动,一般会结出厚薄均匀的茧,但是有时也会结出厚薄不均的“薄头茧”,影响了蚕茧的出丝率.某研究性学习兴趣小组为了寻找“薄头茧”的原因,5月和9月份两次实验均选择五龄期老熟蚕,将它们放入6片方格簇(每片方格簇有312格,即每片最多结茧312粒),7天后统计“薄头茧”的发生率.实验分为3组,三组的光线处理不同,实验结果如表:不同光照条件下平均结茧情况统计表(单位:%),请根据上述情况回答: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光线明亮而不均匀明亮而均匀暗而均匀
实验Ⅰ(5月份)15.487.504.92
实验Ⅱ(9月份)17.178.854.50
总平均发生率16.338.184.71
(l)从整个发育过程看,蚕的个体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蚕的“作茧自缚”从获得途径看,属于先天性行为.
(2)在这一实验中,除要控制蚕的年龄和大小、实验时间相同外,还要控制其他实验条件相同,如温度或湿度或气压等.
(3)蚕蛾属于节肢动物,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有分节.
(4)从表中分析,提高蚕茧的出丝率,蚕在结茧时应提供光线暗而均匀的环境条件,要使蚕丝产量提高,你认为应设法延长蚕发育的幼虫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