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6.如图是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E的操作方法可避免出现气泡.
(2)图G所滴液体为碘液,它可以把细胞核染成深色,便于观察.
(3)图D为所滴液体应为清水.
(4)临时装片制好后,应先置于低(高、低)倍镜下观察.现有某同学在观察中发现一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下方,要将其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5)若此时显微镜目镜和物镜的读数分别是“10×”和“10×”,这些细胞被放大了100倍.
(6)绘制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结构图时,图中比较暗的地方用铅笔点上细点来表示.

分析 1、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包括:
①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②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要适量,水滴太小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载玻片而污染显微镜);
③取材:用镊子撕取一小块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薄膜(可以用刀片纵横划数刀,形成0.5cm×0.5cm大小的正方形);
④展平:将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用镊子展平;
⑤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⑥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
2、图中操作步骤:A展、B擦、C撕、D滴、E盖、F和G 染.

解答 解:(1)盖盖玻片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2)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很容易被碘液等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图G用碘液染色,可以把细胞核染成深色,便于观察.
(3)图D为所滴液体是清水,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4)制成的临时装片应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需重点观察某结构时,再换用高倍镜;显微镜下物体和像的移动方向相反,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下方,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像才能到达视野的中央.
(5)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10×10=100(倍).
(6)绘制生物图时,图中比较暗的地方用铅笔点细点来表示,不能涂阴影表示暗处.
故答案为:(1)气泡
(2)细胞核
(3)清水 
(4)低; 右下方  
(5)100   
(6)点上细点

点评 熟练掌握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步骤及显微镜的操作使用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有一些移动的小体,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体是生物的依据(  )
A.具有典型的细胞结构B.具有一定的形态体积
C.能吞食和排出颗粒物D.探针刺激能慢慢移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我校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光照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时:
(1)该探究实验要做出的假设是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有(或没有)影响.
(2)该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照,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黄粉虫幼虫提供有光和无光两种环境,以便对照;
(3)假如光亮处没有黄粉虫或者是黄粉虫数量很少,则得出的结论是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有影响.
(4)如果“探究湿度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则实验中的变量是水分(湿度),需要给黄粉虫幼虫提供湿润和干燥两种环境,其它条件则完全相同.
(5)在进行数字统计后,要求取平均值,目的是减小试验误差;选取黄粉虫时需要选几十条而不选用几条,原因是避免试验的偶然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某生物小组做了“探究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在甲、乙两个烧杯中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的玉米种子放在上面,进行如表的培养,数日后记录发芽情况如表.
装置种子所处的环境实验结果
干燥的棉花,置于25℃的橱柜中种子不萌发
潮湿的棉花,置于25℃的橱柜中种子萌发
通过实验可以看出,下列哪个选项是本实验验证的影响种子萌发所必须的外界条件(  )
A.适量的水分B.适宜的温度C.充足的空气D.棉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在进行探究实验时,实验结果与假设出现矛盾,下列做法最恰当的是(  )
A.修改假设B.修改实验数据C.进一步查阅资料D.重做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关于草履虫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草履虫是一种多细胞动物
B.草履虫的运动依靠纤毛的摆动
C.草履虫用一个细胞完成整个生命活动
D.草履虫对外界刺激能作出对自身有利的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不需要(  )
A.适宜的温度B.水分C.阳光D.有机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如图为桃花及其所结果实的解剖示意图.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花中最重要的部分是雄蕊和雌蕊B.4中的精子到达胚珠完成受精作用
C.7是由[5]发育而来的D.8的数量取决于2的数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请回答下列有关实验和探究的问题
(1)如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看到的青霉结构,请据图回答:
①通过实验可以看到,青霉的菌体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构成的,可见青霉属于多细胞真菌.
②仔细观察青霉的细胞结构,发现与动植物细胞一样,青霉的细胞里都有细胞核,因此,青霉和动植物都属于真核生物.
③组成青霉的菌丝有两种:在营养物质的表面直立向上生长的叫[2]直立菌丝;深入到营养物质内部的叫[3]营养菌丝,它能从营养物质内部吸收有机物,供青霉利用.
④在菌丝[2]的顶端有呈扫帚状的结构,由成串的[1]孢子构成,呈青绿色,用来繁殖后代.
(2)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教材上有以下提示:
A.淀粉是馒头的主要成分.淀粉没有甜味,分解后形成的麦芽糖有甜味.
B.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
C.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混合都足在口腔中进行,口腔的温度大约是37℃.
请根据所学知识及以上提示回答:
①在口腔中较长时间的咀嚼馒头能感觉到甜味,说明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
②最适合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温度为37℃
③馒头的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有关?是(是或否)
④有同学说:“淀粉在口腔内最终被分解成葡萄糖,并被口腔吸收.“这句话中的两个明显错误是淀粉在口腔内不会变成葡萄糖,口腔不能吸收葡萄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