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0.据图回答:图1是皮肤保护作用,图2是纤毛清扫作用,图3是溶菌酶的作用,图4是吞噬细胞的作用
(1)图3、图4是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道防线.
(2)图1、图2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与此免疫是属于同一道防线的是C.
A.接种麻疹疫苗预防麻疹                     B.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C.呼吸道粘膜分泌粘液,杀死病原体     D.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3)上述两道防线是出生来就有的,称非特异性免疫.

分析 (1)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表:

组成功能免疫类型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分泌物(唾液、胃液)阻挡杀死病原体,清除异物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特异性免疫
(2)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3)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解答 解:(1)图3(溶菌酶的作用)、图4(吞噬细胞的作用)是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2)图1(皮肤保护作用)、图2(纤毛清扫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A、接种麻疹疫苗预防麻疹是因为体内产生了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
B、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
C、呼吸道粘膜分泌粘液,杀死病原体属于第一道防线;
D、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
    因此与此免疫是属于同一道防线的是呼吸道粘膜分泌粘液,杀死病原体,故选C.
(3)上述两道防线是出生来就有的,称非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1)第二
(2)第一
(3)C
(4)非特异性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三道防线的组成、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声音的高低与声带的结构有关,女高音歌唱家的声带特点是(  )
A.较长B.较短C.较窄D.较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为一块马铃薯甲虫成灾区域先后使用两种杀虫剂的实验结果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到,使用某种杀虫剂消灭害虫,开始使用的一至三年效果较好,后来随着年限延长,杀虫剂效果越来越差.
(2)两次使用杀虫剂,害虫的数量都没有下降到零,说明甲虫群体中有少量抗药性变异的个体存活下来.
(3)曲线回升是怎么回事?存活下来的个体不断繁殖.
(4)害虫抗药性越来越强是因为杀虫剂对害虫起来了定向选择作用.在此过程中,能生存下来的个体一般具有有利变异,即抗药性.可见,变异是不定向.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是定向(定向或不定向的).
(5)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通过害虫与杀虫剂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6)该农田长时间大量施用农药而导致甲虫的抗药性大大增强,科学家研究发现,某种植物体内有一种杀死甲虫的基因G,请你设计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抗虫马铃薯的方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8.《舌尖上的中国》善于挖掘传统中国菜,节目介绍的多种多样的食材和传统的烹调方式,看得观众垂涎不已.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食物图象形成视觉的路径: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
B.观众分泌唾液是简单的反射
C.分泌唾液的唾液腺属于内分泌腺
D.解说员声音形成的路径: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降低癌症发病率的主要措施是(  )
A.治疗B.预防
C.接种疫苗D.暂时不用理会,等有病了再治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食物在小肠中完成消化后,随着小肠的蠕动继续下行,进入大肠.因为大肠的蠕动比小肠微弱而缓慢,所以那些未被小肠消化和吸收的物质在大肠会经历大约16小时后才会以粪便的形式排出.在大肠里水分和很多营养物质会被进一步吸收.在这里被吸收的水量差不多有1升.健康人的肠道内部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系统,存在1000-1150种细菌,总数达到100万亿,是人体细胞数量的10倍.肠道细菌的主要作用是负责分解食物残渣.除此之外,科学家发现有些人粪便里排出的维生素H比吃的食物中的多.我们知道人体细胞不能制造维生素H,只能从食物中摄取.这种现象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大肠内的多种肠道菌群间维持平衡对于人体的消化系统与免疫系统正常运作是非常重要的.当我们发烧或因为其他疾病而使用抗生素治疗后,就会出现腹泻等症状.抗生素会杀死细菌,使肠道茵群发生明显变化.不仅微生物的多样性会降低,肠菌的作用也会改变.例如,艰难梭状芽孢杆菌在人们服用抗生素后有时仍然可以存活下来,并迅速大量繁殖制造毒素.患者会长期腹泻,严重时导致死亡.尽管有几种药物可以治疗这种病,但是都疗效不佳.于是,有创造力的医生们想到了个方法:把健康人的肠道菌群移植到患者身上.
医生们是怎样做的呢?首先要收集健康人的粪便,就是要建立“粪便银行”.近几年我国南京、美国和荷兰相继开设了“粪便银行”.然后在实验室里进行分离纯化,制备高质量的菌液.患者治疗时,医生用管道通过肛门将菌液输入体内,或者用管道经过口、食道、胃把菌液送到病人的肠道里.用粪便移植的方法,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治愈率高达90%.但上述两种治疗过程都会比较痛苦,因此美国多家医院正在共同合作研发粪便胶囊,使患者可以通过口服胶囊进行治疗.
除影响消化系统外,肠道菌群还会影响免疫系统.芝加哥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在A、B两种不同的环境下饲养同一种小鼠(A组20只、B组40只),以使它们拥有不同的肠菌.一段时间后取A组20只、B组20只小鼠,注射黑色素瘤细胞,发现A组小鼠的肿瘤生长速度明显慢于B组.研究人员推测可能的原因是A、B组有不同的菌群,A组具有某些与B组不同的菌,这些菌可以提高抗肿瘤的免疫反应.
肠道微生态平衡对于机体健康有着重要作用.肠道里的细菌从我们一出生就与我们相伴随,在我们的大肠里创造了一个完整的世界,与我们的健康生活息息相关.
(1)不考虑肠道细菌,大肠具有AC的功能.(多选)
A.暂时储存粪便
B.消化食物
C.吸收水
(2)粪便里排出的维生素H比吃的食物中的多.我们可以推测可能的原因是肠道细菌可以制造维生素H.
(3)治疗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患者时,为什么不能直接口服菌液?菌液经过胃时,胃酸会杀死很多细菌.
(4)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实验现象后,推测可能的原因是A组具有某些与B组不同的菌,这些菌可以提高抗肿瘤的免疫反应.请你应用粪便移植的方法利用B组剩余的20只小鼠设计一个实验检验上述推测,并简要叙述你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现象.
你的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单一变量(自变量)是A组具有的某些与B组不同的菌.
你的实验思路是将B组剩余的20只小鼠分为甲乙两组各10只小鼠、将A组小鼠的粪便移植给甲组,乙组不移植、一段时间后给甲乙两组注射黑色素瘤细胞,观察肿瘤生长情况.
当你的实验出现甲组的肿瘤生长速度明显比乙慢现象时,支持上述推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请回答:
(1)端午节的龙舟赛时,龙舟队员们听到发令枪声响起时,就奋力划桨,这主要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这一过程的基本结构是反射弧.
(2)当队员屈肘将桨划向自己胸前时,上臂肌肉肱二头肌所处的状态是收缩.
(3)粽子是端午节不可缺少的美食,主要原料是糯米,也有加入豆子、猪肉的.队员在比赛的时候需要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主要由粽子里面的A提供.
A.蛋白质     B.淀粉     C.脂肪    D.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如图是人体消化、呼吸、泌尿、循环系统生命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人吃鱼肉以后,鱼肉中的蛋白质通过消化系统的消化,最后以a的形式吸收,则a物质是氨基酸,完成此过程的主要器官是小肠.
(2)营养物质通过血液循环送到组织细胞,在细胞的线粒体内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用于人体各项生命活动及维持体温.
(3)血液流经肾脏时,主要通过肾小球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进而将人体细胞产生的许多废物排出体外.医生在检验某病人的尿液时发现了较多的葡萄糖,这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
(4)我们进行呼吸运动时,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
(5)上述各种生理活动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主要是在神经系统调节下,依靠各种器官系统的分工协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请据图完成以下问题([]内填数字)
(1)心脏分为四个腔,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动脉血管之间有单向(“单向”或“双向”)开闭的瓣膜,防止血液倒流.
(2)体循环相对于肺循环运输血液的距离较远,所以[③]左心室壁比[④]右心室壁厚,肌肉收缩更有力.
(3)填写血液循环图解: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除肺部外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4)某伤员失血过多,需大量输血,其血型为O型,医生应给他输入O型血.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