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小华做“唾液的消化作用”实验时,记录了如下表格。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试管 | 加入物质 | 温度 | 时间 | 加入碘液 |
1 | 淀粉糊+唾液 | 37℃ | 5分钟 | 不变蓝 |
2 | 淀粉糊+胃液 | 37℃ | 5分钟 | 变蓝 |
3 | 淀粉糊+唾液 | 0℃ | 5分钟 | 变蓝 |
A.对比1和3,得出唾液在适宜的温度下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B.对比1和2,得出胃液对淀粉无消化作用
C.对比2和3,有两个变量,不能得出科学结论
D.分析试管1,得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答案】D
【解析】A.对比1号和3号,变量是有温度和有无唾液,1号有唾液,在37℃下,唾液中的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故加碘液不变蓝;而3号中没有加唾液,而是加了胃液,放到0℃下,淀粉没有被分解,加碘液变蓝色,得出唾液在适宜的温度下对淀粉有消化作用,A不符合题意;
B.表中的1号和2号得出胃液对淀粉无消化作用,B不符合题意;
C.对比2号和3号,变量是温度.2号和3号都加入胃液,2号在37℃下,胃液没有消化淀粉,故加碘液不变蓝;而3号中放到0℃下,淀粉也没有被分解,加碘液变蓝色。得出的结论是胃液在适宜的温度下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C不符合题意;
D.1试管中唾液在适宜的温度下,将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而非葡萄糖,D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是:D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食物的消化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即可以解答此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A.在白天适当降温
B.在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在夜间适当降低温度
C.在白天和夜间适当降低温度
D.在夜间适当提高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研究“响尾蛇如何跟踪它放走的猎物”的实验中,科学家提出了“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踪受伤的猎物”的看法。这应属于实验探究步骤中的( )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收集相关信息
D.分析实验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藻类、苔藓及蕨类植物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肾蕨的根、茎、叶都有输导组织 B. 葫芦藓的叶中具有叶脉
C. 水绵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D.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都不产生种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发现鼠妇更愿意生活在湿润的地方,于是他们想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的分布是否有影响?”这个问题,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在遮光盒中一半撒上干土,另一半撒上等体积的湿土;
②将20只鼠妇放入遮光盒中;
③静置2分钟后,在保证环境相对安静的情况下,每隔1分钟观察干土和湿土中鼠妇的个数,并记录在如下表格中。
观察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干土中鼠妇个数 | 8 | 5 | 3 | 6 | 5 | 2 | 1 | 1 | 2 | 1 |
湿土中鼠妇个数 | 12 | 15 | 17 | 14 | 15 | 18 | 19 | 19 | 18 | 19 |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研究问题,你可以做出的实验假设是。本实验中的单一变量是。
(2)实验操作中使用20只鼠妇而不是2只鼠妇的原因是。
(3)实验过程中要先让鼠妇静置2分钟,且始终保持环境安静的原因是。实验结束后,你认为该怎么处理鼠妇。
(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鼠妇喜欢生活在的环境中。
(5)如果第一次实验后发现实验结果与假设不一致,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否定原来的假设,直接得出与假设相反的结论
B.按照原来的实验方案重复多次,检验实验结果是否一致
C.反思实验过程,实验操作中是否存在失误
D.检查实验装置是否符合实验方案的设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