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6.据图回答问题:

(1)听到喇叭声,行人迅速躲避,是一种条件反射,主要受神经系统调控.
(2)请描述汽车鸣响的喇叭声是如何传到行人的耳中,并最终形成听觉?(在框内填序号和结构名称)

分析 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

解答 解:(1)听到喇叭声迅速躲避避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反射活动,属于条件反射,人和动物都有,条件反射受神经系统中大脑的控制,属于复杂反射.
(2)耳的结构如下:

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故答案为:(1)条件;神经
(2)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中枢

点评 关键点:反射可以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听觉的形成结合示意图记忆效果好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一朵花的最主要部分是花蕊,种子的最主要部分是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植物的栽培,可采用嫁接技术的有(  )
①潍县萝卜②安丘蜜桃③潍坊烟草④诸城板栗.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图是平衡状态的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根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生物数量最多的是绿色植物.猫头鹰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是来源于绿色植物进行的光合作用.
(2)若一段时间内,吃虫鸟的数量增加,则食草的昆虫的数量减少,之后吃虫鸟的数量又会下降,说明生态系统具有的自我调节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在观察植物、人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时要制作临时装片,并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请回答相关问题:
(1)将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步骤补充完整:取镜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收放.
(2)显微镜现安装有10×和40×两个物镜,观察时,首先应选择其中的10×物镜进行观察.
(3)根据显微镜结构图回答:图中表示[2]的是物镜;观察到物像后,微调[6]细准焦螺旋,可以使物像更加清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个萝卜、2个马铃薯、3粒玉米、2粒黄豆、5个花生米、6个桃、7个西瓜、1个银杏果,上述共有多少个果实(  )
A.13个B.16个C.24个D.27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①当一只蚂蚁找到大量食物自己无法搬回时,便会回巢通知伙伴,在路上它会留下外激素,回巢后还会分泌外激素告知同伴去多少只比较合适.
②侦察蜂找到蜜源后会以舞蹈的形式通知同伴蜜源的距离和方位.
③吼猴的叫声极为响亮,声音可以传到几千米以外,以警告其他群体不要靠近.
④某些灵长类动物可以通过互相理毛择掉身上的寄生虫,用尾巴搅在一起等方式表示友好或巴结对方.
(1)①②③④中的四种通讯方式分别是分泌外激素、跳舞、吼叫和尾巴;
(2)下列对群体组织中的通讯联系描述正确的是C
A、群体成员分工明显,密切配合,不需联系
B、由雌性个体分泌的物质用来吸引雄性个体
C、通过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来传递信息
D、由群体中的最占优势者负责联系群体内不同个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食物链哪条是正确的(  )
A.阳光→草→兔→狐狸B.草→狐狸→狼
C.草→昆虫→青蛙→蛇→鹰D.草→兔→狼→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是人体内的气体交换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A]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B]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两个过程.
(2)图中②表示二氧化碳的扩散过程,扩散的原理是气体的浓度差.
(3)②是由血浆运送的,①是由红细胞运送的.
(4)气体进出肺泡是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的.
(5)空气中的氧气到达血液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至少要穿过5层细胞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