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松树与桃树的共同特征是

A.都是绿色开花植物B.都有果皮

C.都有六种器官D.都能产生种子

【答案】D

【解析】

种子植物可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着,其外层没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的种子的外层有果皮包被。据此解答。

被子植物即绿色开花植物的主要特征是: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种子不裸露,外面有果皮包被;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是:具有发达的根、茎、叶和种子,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裸子植物没有花、果实这两个器官。因此,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相同的特征是都有根、茎、叶和种子,其中最主要的共同点是都能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属于种子植物。松树是裸子植物,桃树是被子植物,二者都能产生种子。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中,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观察时,发现视野太暗,为增加视野亮度,下列操作合理的是 (  )

A. 移动玻片标本B. 调节粗准焦螺旋

C. 换用大光圈D. 调节细准焦螺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著名词句。结合有关“靑蛙”的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春末夏初是青蛙的繁殖季节,这时,在池塘边会经常听到蛙鸣声,但在寒冷的冬天很难听到蛙鸣声,这是由哪种非生物因素影响的结果呢?_________

(2)蛙鸣是一种求偶行为,但当有人经过时,雄蛙就不再鸣叫,这种现象能体现出的生物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蛙鸣求偶后产生的精子与卵细胞在水中形成受精卵,然后依次经过蝌蚪、幼蛙,发育为成蛙。由此可知,青蛙的受精方式和发育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4)如表为某校科研小组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的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甲缸

乙缸

A

1000mL池塘水

800mL池塘水

B

分别加入同时期孵化出的蝌蚪各10只

C

加入等量的蝌蚪饲料

D

加少许甲状腺激素制剂

不加甲状腺激素制剂

E

水温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①实验设计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____________

②在甲缸中加入少许甲状腺激素制剂,而乙缸内不加,其目的是__________

③如果实验按照你修改后的方案进行,预期的实验结果是甲缸中的蝌蚪提前发育成成蛙。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次旅途中,由于交通事故致一位AB型血的旅客受伤并急需输血。现有四位自愿献血者,你认为哪位最适合给受伤旅客献血

A. 容舟,男,32岁,A型血B. 林玲,女,18岁,AB型血

C. 肖水,女,56岁,O型血D. 宁园,男,15岁,B型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将下列现象的序号填在所属行为的括号内:

______防御行为、______攻击行为、______社群行为、______节律行为、______取食行为

A.黄鼠狼偷鸡 B.大雁的迁飞 C.蚂蚁共同搬运食物 D.两只雄狮在搏斗E、野兔时时竖起耳朵听动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地出产同一种葡萄,甲地的葡萄比乙地的葡萄含糖量高。经调查,在葡萄的生长过程中,甲、乙两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而温度条件差别较大。

平均温度/

甲地

乙地

白天

33

33

夜晚

12

25

请根据上述资料分析推理:

1)导致甲、乙两地葡萄含糖量不同的因素是_____

2)夜间温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弱有影响吗?_________

3)根据所给材料,你如何解释甲地葡萄比乙地葡萄含糖量高?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病毒的结构简单、微小,必须通过______观察,由______和内部的______组成,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______。依据病毒寄主不同,可将其分为______(例如:腺病毒)、______(例如:烟草花叶病毒)和噬菌体三大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内完成受精作用时,孩子的性别就已经确定

B. 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精子或卵细胞中

C. 一对夫妇已经生了一个女孩,再生一个女孩的几率为50%

D. 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雾霾天气要尽量减少户外运动。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