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4.据调查,中小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这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学生用眼卫生的高度关注,如图是眼球结构示意图,情根据图回答:
(1)青少年若沉溺于上网或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看电视,容易使[8]晶状体的调节负担过重不能恢复原状,甚至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致使远处物体折射后所形成的物象落到视网膜的前(填“前方”或“后方”),形成近视,近视眼可以通过配戴装有凹透镜的眼镜加以纠正
(2)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和“四不看”,其中三要是指: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保持33厘米: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远眺几分钟: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
(3)某同学看到一个篮球向自己飞来忙避让,完成此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分析 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
图示中1是虹膜,2是瞳孔,3是角膜,8是晶状体,7是巩膜,4是脉络膜,5是视网膜,6是视神经,9是睫状体,10是玻璃体.

解答 解:(1)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双凸透镜状)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沉溺于上网或长时间近距离看书、看电视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为了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四不看,一旦近视,可以通过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2)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变凸的8晶状体不能恢复,使物象落到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四不看.三要是: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l小时后要远眺几分钟;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保持在33厘米左右.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
(3)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某同学看到一个篮球向自己飞来忙避让,这个动作就是反射,完成此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故答案为:(1)8晶状体;前后径;前;凹透
(2)认真做眼保健操
(3)反射弧

点评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眼球的结构和各结构的功能.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哺乳动物用牙齿咀嚼食物
B.哺乳动物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能灵敏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
C.哺乳动物绝大多数都是恒温动物
D.绝大多数哺乳动物以胎生方式繁殖后代提高了哺乳动物的产仔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如图是人体眼球结构图,据图回答:
(1)角膜是图中标号10所示结构.
(2)能感受光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是图中标4 号所示结构.
(3)当人看完电影刚走出电影院时,其眼球中标号9所示部分的大小变化是由大变小.
(4)近视眼是指图中标号8所示结构过度变凸,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近视眼需要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5)通常被称为“黑眼珠”的结构是[7]虹膜,白眼珠是[1]巩膜
(6)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进入眼球成像,途径[10]角膜、房水、[9]瞳孔、[8]晶状体、[11]玻璃体、[4]视网膜,视觉形成的部位是在视觉中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神经元的功能是(  )
A.接受刺激B.产生兴奋C.传导兴奋D.上述三项都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提出“阳光体育”--“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目的就是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更好地生活.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运动能使肌肉的收缩、协调能力增加
B.运动能增强心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
C.运动能使消化系统得到充分锻炼,增强消化系统的功能
D.运动能使呼吸系统得到锻炼,促进肺活量的增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如图是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完成膝跳反射的传导路线是:5→4→3→2→1
B.构成“1”结构的细胞具有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功能
C.结构“3”是由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构成的
D.人在睡着时,一旦有蚊子叮咬也会拍打,这是简单的反射,由脊髓控制完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是与人体有关的几种生理活动的结构示意图,假如图中男生患了感冒,喝了一杯感冒冲剂,感冒冲剂的有效陈分标记为a,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有效成分a从口腔进入人体,经过图示中的各器官,部分未被分解的有效成分最后随尿液排出体外.请按生理过程的先后顺序排列各器官A→E→B→C→B→D.(用箭头和字母表示)
(2)有效成分a经过B时,首先会出现在心脏的右心房,第二次流出心脏时要通过B图中的主动脉(血管),此时血液为动脉血.
(3)上述器官中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其与吸收相适应的特点之一是其内表面积的皱襞上有许多小肠绒毛从而大大增加了吸收的内表面积.
(4)为检验药物的最终产物是否对肾脏产生危害,从器官D的血浆中、肾小囊中及肾小管末端抽取了样本检验结果如下:
无机盐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尿素尿酸
样本甲9900.10.030.002
样本乙960020.5
样本丙9380.10.030.002
从肾小管末端中抽取的样本应是样本乙;假如样本乙中出现葡萄糖,则可能患糖尿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某生物小组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a.取两个玻璃缸编号为A、B,在A、B两缸内各加入500ml池塘水和等量的蝌蚪饲料.
b.在A、B两缸内加入同时孵化的相同数量的蝌蚪(不能少于5只).
c.在A缸加入适量的甲状腺激素,B缸不加.
d.保持A、B两缸内水温22-25℃,并每天观察和记录蝌蚪生长发育的情况.
请根据实验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甲状腺激素.
(2)实验中A组合B租的水量、蝌蚪的数量及大小等条件都必须保持相同的目的是形成单一变量,B组的作用是对照.
(3)A、B两缸中的蝌蚪数量“不能少于5只”,是为了减少偶然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预测实验结果:蝌蚪长出四肢A缸早(早或迟)于B缸,蝌蚪发育成幼蛙所需的时间A缸比B缸短(长或短).
(5)根据预测可得出结论:甲状脉激素具有促进蝌蚪发育的作用.
(6)如果该小组同学要进一步探究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请你帮他们完成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再选择5只同种、同一批的小蝌蚪,将其甲状腺切除,其余条件应于B组相同(填“A”或“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所示的曲线表示人体血液中某种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②为肾小管处的毛细血管,则曲线可代表尿素的含量变化
B.若②为肺泡处的毛细血管,则曲线代表的是氧气的含量变化
C.若②为脑部毛细血管,则曲线代表的是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
D.若②为小肠绒毛内毛细血管,则曲线可代表营养物质的含量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