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制作酸奶和泡菜时所用的微生物是:
A. 曲霉 B. 酵母菌 C. 乳酸菌 D. 真菌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科研人员对小鼠的小肠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请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_____, 能将糖类消化产物葡萄糖和蛋白质的消化产物_____吸收进入循环系统但脂肪的消化产物却主要是由小肠绒毛内的毛细淋巴管吸收的
(2)构成小鼠毛细淋巴管壁的上皮细胞间呈“纽扣状” 连接, 其间隙可吸收脂肪消化产物科研人员将小鼠毛细淋巴管壁上皮细胞中的两个基因Flt1 和Nrp1进行了敲除, 毛细淋巴管壁就变成了密不透风的“拉链状” 连接(如图1)这一结果说明_____控制生物的性状
(3)小鼠这种“拉链状” 的毛细淋巴管壁对脂肪消化产物的吸收会有什么影响呢?
①科研人员对毛细淋巴管壁为“拉链状” 突变体小鼠和正常小鼠进行了16周高脂饮食实验, 他们发现, 前者的体重和循环系统中的脂肪消化产物几乎没有增加据此分析, 图2 中_____组的小鼠为实验中的突变组
②脂肪的消化产物去哪了? 科研人员收集两组小鼠等量的粪便烘干燃烧, 发现突变组小鼠粪便燃烧释放_____的远高于正常组, 由此推测脂肪的消化产物没有被吸收, 而是随粪便排出
③以上实验可以说明“拉链状” 毛细淋巴管_____ (选填“促进”或“抑制”) 肠道对脂肪消化产物的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完成下列实验操作步骤后,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是( )
选项 | 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A | 解剖桃花后,用放大镜观察 | 可看到种子 |
B |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 可观察到叶绿体 |
C | 用低倍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 | 可观察到血小板 |
D | 把馒头碎屑浸泡在清水中 | 滴加碘液变蓝色 |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甲是“观察植物细胞”实验中所使用的普通光学显微镜结构示意图,目镜的放大倍数是10×,两个物镜的放大倍数分别是10×和40×。请据图回答问题(横线上填写文字、括号内填写编号)。
(1)某同学在观察装片前首先进行对光,转动转换器,使图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然后调整光圈,并转动[],使光线反射到镜筒内,直到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为止。
(2)对光成功后,这位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如乙图所示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此时物像放大倍数为_______倍。视野中出现的⑧很可能是_______________。若将视野中的物像⑨移到视野的中央,应将装片向________移动。
(3)若物像模糊不清,可转动图甲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物像更清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政府扶贫政策的支持下,涟源市成功建成多个蓝莓生产基地,开展休闲采摘,带动观光农业的发展,有效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蓝莓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不仅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作用,还能够防止脑神经老化、强心、抗癌、软化血管、增强人机体免疫等功能,有“水果皇后”的美誉。
(1)蓝莓根系分布较浅,对水分缺乏比较敏感,应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但又不能积水,否则会烂根死亡,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蓝莓授粉不足会造成减产,为了提高授粉率,增加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
(3)为了进一步提高蓝莓的品质和产量,扶贫小组技术员对蓝莓进行大棚试种,在密闭大棚的情况下,测定大棚内24小时氧气浓度的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BC段氧气浓度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24小时蓝莓___________(是否)积累了有机物,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资料,并回答问题
在加拉帕戈斯群岛守候着13种雀鸟,它们有的生活在树上,有的生活在仙人掌丛,有点生活在地上。食物类型有种子,花蜜,虫子等。尽管存在着许多差异,这些地雀却有共同的祖先--来自南美洲大陆的一种雀鸟。南美雀鸟来到加拉帕戈斯群岛之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使得它形成如此丰富多样的后代。这一现象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好奇。
1972年,生态学家格兰特夫妇群岛中的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岛上。本岛的物种几乎不出去,外岛上的物种也很少进来。此时,雨季刚刚过去,植物繁茂,地雀们自由地取食。岛上有三种体型、毛色均相似的地雀。考察队员们测量发现它们喙的长度,宽度与深度有明显差异。根据它们喙的特点分别命名为大地雀、中地雀和小地雀。除了收集鸟喙的数据外,他们还测量作为食物的种子的大小以及嗑开种子所用的力度。最小、最容易嗑开的是马齿苋种子,最难嗑开的是硬壳上有刺的蒺藜种子。
1977年初岛上降水减少,植物陆续死亡,雀鸟的食物仅剩蒺藜种子。调查显示,大旱前,中地雀的平均长度为10.68毫米,深度为9,42毫米;大旱后幸存下来的中地雀喙平均长度为11.07毫米,深度为9,96毫米。这0.5毫米的差异,肉眼难辨,却足以帮助幸存的地雀嗑开蒺藜种子。
干旱持续了三年,1980年初,大雨降临,植物竞相生长,许多地雀开始筑巢,幸存雌鸟选择体型较大且喙较大的雄鸟繁育后代,因此后代个体比先辈们的喙长增加许多。
地雀数量(只) 地雀种类 | 1977年 | 1980年 | |
大地雀 | 300 | 225 | |
中地雀 | 雄 | 600 | 150 |
雌 | 600 | 30 | |
小地雀 | 12 | 1 |
(1)不同中地雀喙的体积有明显不同,取食能力不同,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_____现象。
(2)比较1977年-1980年间的地雀数量变化,发现三种地雀数量明显减少,而且中地雀雄性与雌性个体的性别比______(“增大”或“减少”)。幸存者具有的结构特征是________。
(3)1985年开始,降雨量增大。中地雀鸟喙的平均值逐渐_______。
(4)在近三十年的研究中,中地雀喙的形态发生一系列变化与_______有关。若要揭示这一现象的发生机制,需要从遗传物质的研究着手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