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既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也是一种优良的遗传实验材料.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豌豆种子的粒型有圆粒与皱粒之分,圆粒与皱粒为一对 .皱粒豌豆是圆粒豌豆的DNA发生变化后形成的,在遗传学中,这种变异为 的变异.
(2)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杂交,子一代全为圆粒豌豆,说明皱粒为隐性性状.圆粒受 基因控制.若子一代豌豆再相互交配,子二代豌豆中,圆粒豌豆出现的频率较高.
(3)与人不同,豌豆植株是雌雄同体,因此豌豆细胞中 (填“有”或“无”)性染色体
(4)豌豆中含淀粉与蔗糖,淀粉能吸水膨胀,蔗糖却不能.姚小明同学想探究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种子形状不同的直接原因.请你帮助他完成下列实验方案:
Ⅰ.提出问题:豌豆种子形状不同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Ⅱ.作出假说:圆粒豌豆种子与皱粒豌豆种子相比, 含量多.
Ⅲ.实验验证:取适量圆粒豌豆种子与等量皱粒豌豆种子,分别在等量蒸馏水中浸泡1小时.然后磨成匀浆,分别将等量的两种匀浆加入编号为A、B的两个烧杯中,再向两烧杯中各加入两滴 ,摇匀后观察现象.
Ⅳ.结果分析:如果A烧杯中所装圆粒豌豆匀浆颜色比B烧杯中所装皱粒豌豆匀浆颜色 ,则假说成立.若出现其他结果,则假说不成立.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6届广东省汕头市中考模拟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人体消化和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消化道都具有消化功能 B.糖类都可以直接吸收
C.消化和吸收都在小肠 D.胰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连云港灌云县圩丰中学七年级上第二次质检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能量在食物链(网)中的流动,遵循的规律是( )
A.绿色植物→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
B.绿色植物→肉食性动物→植食性动物
C.植食性动物→绿色植物→肉食性动物
D.肉食性动物→植食性动物→绿色植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连云港灌云县圩丰中学七年级上第二次质检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世界卫生组织号召人们使用铁制炊具,是因为( )
A.铁锅便宜、耐用
B.铁有助于消化
C.铁有助于防治贫血
D.铁有利于骨骼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绵阳卷)生物(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长翅昆虫少,无翅或残翅昆虫却很多。其原因错误的是( )
A. 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 长翅昆虫大量迁出
C. 长翅昆虫易被大风吹到海中
D. 无翅或残翅昆虫不易被大风吹到海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绵阳卷)生物(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将下列四幅图按软体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的顺序排列( )
A.④③②① B.①②③④ C.③②④① D.②③④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临沂卷)生物(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 疟疾是由疟原虫所致的传染病,寄生在人体内的疟原虫主要有四种: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是由疟蚊(按蚊类)叮咬而传播,全球97个国家和地区的33亿人口,遭受着疟疾的威胁,其中12亿人生活在高危区,统计数据表明,2013年年,全球疟疾患者是1.98亿,疟疾导致的死亡人数是58万,其中78%是5岁以下儿童.
资料二 在治疗疟疾的过程中,由于疟原虫抗药性的形成,40%的世界人口处于罹患对其他药物具有抗药性的风险之中,2001年,世卫组织向恶性疟疾流行的所有国家推荐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诺贝尔奖获得者,我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恶性疟疾原虫也已经出现对于青蒿素的抗药性,我国自主研制的“重组疟疾疫苗”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局及世界卫生组织的批准,进入临床试验.
(1)疟疾的病原体-疟原虫和草履虫一样,在结构上最突出的特点是 .传播疟疾的疟蚊属于节肢类动物,该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这种传染病的传染源是 .
(2)在资料二中,如果“重组疟疾疫苗”获得成功后,健康人群注射该疫苗,体内将会产生抵抗该病原体的 ,从而获得对疟疾的免疫能力.在治疗疟疾过程中,疟原虫逐渐出现抗药性,从进化角度分析,疟原虫出现抗药性是 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内蒙古呼和浩特卷)生物(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行为不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给浮出水面的金鱼吸食
B.黑猩猩钓取白蚁作为食物
C.小袋鼠爬到母袋鼠的育儿袋中吃奶
D.乌贼遇到敌害时能迅速喷出大量墨汁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