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在人体血液循环中,没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的结构是(  )
A.新房与心室B.心室与动脉间C.下肢静脉内D.头颈部动脉内

分析 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它有4个空腔,分别叫作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心房在上,心室在下,而且左心房只和左心室相通,右心房只和右心室相通,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之间都是不相通的.在心脏的4个腔中,左心室的肌肉壁最厚.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它只能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和相连的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方向流动:心房→心室→动脉,而不能倒流.如图所示:

据此解答.

解答 解:在心房与心室之间具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具有动脉瓣,这些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在四肢静脉的血管里也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这些瓣膜只能朝向血管的近心端开放,保证四肢静脉里的血液能够流回心脏.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动脉的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管腔内没有瓣膜.所以头颈部动脉内没有瓣膜.
故选:D.

点评 此题考查了心脏和血管内的瓣膜及其作用:保证血液按一定方向流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生物兴趣小组四名同学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遇到一些问题,请帮他们解决.
(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绿叶在光下能制造淀粉吗?
(2)为了使实验更为准确,实验前,首先需要将植物放在黑暗中一昼夜,这样做的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耗尽.实验中,将叶片的一部分用不透光的纸片遮盖起来目的是为了与不遮光的部分进行实验.该实验的变量是光.
(3)为了让绿叶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应将植物放在光下数小时.
(4)为了检验叶片中是否含有淀粉,应该向叶片滴加碘液.
(5)实验中观察到变蓝色的叶片部分是未遮光(遮光/未遮光)部分.
(6)该实验除了证明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外,还能得出的结论是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河蚌、虾、蟹等的形态各异,但它们的共同特征是(  )
A.都有贝壳B.都用肺呼吸C.身体都很柔软D.都适应水中生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苔藓植物的地下部分是假根,只有固着的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植物体由六大器官组成,每一种器官都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每种组织都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1)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区域内,生物和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在生态系统中,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细菌、真菌是分解者;这三者构成了生态系统的部分.
(2)在各生态系统中素有“地球之肺”之称的是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是湿地生态系统.
(3)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对照实验中要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
(4)科学家探究的过程一般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然后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最后是表达和交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探究是研究和学习生物学的一种科学方法,下面是科学家征服疟疾病的历程.
人类征服疟疾病的历程:
疟疾病是世界上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早在两千年前,疟疾病就在世界各地流行.许多科学家都想找出引发疟疾病的原因,以便能更好地预防和减少这种病的发生.
当时,科学家们观察居住在沼泽地区人群的患病情况,提出假设:疟疾病是由于沼泽的水被污染而引起的.同时,设计了让人直接喝沼泽地里污水的实验.结果喝污水的人没有患疟疾,假设被否定了.
科学家们又经过长期的探索,到了19世纪后半叶,发现疟原虫是疟疾病的致病“凶手”.有些科学家还发现,在疟疾病的发病区,抽干沼泽地时的水,这个地区患疟疾病的人就大大减少,甚至消失了.科学家们就在思考:引起人体患疟疾病的疟原虫和沼泽地时的水有什么关系呢?
直到本世纪初,一位意大利科学家通过大量观察提出了一个新的假设:蚊子传播了疟疾病.蚊子在水中繁殖,如果抽干沼泽地里的水,就可以消灭蚊子的幼虫,消灭了蚊子就可以消灭疟疾病.
又过了若干年,一位英国医生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来验证这个假设.他让蚊子去叮咬体内有疟原虫的麻雀,再解剖发现在蚊子的唾液腺里有大量的疟原虫.这样人类终于弄明白了人体患疟疾病的原因,并且制定了一系列治疗和预防疟疾病的方法.
(1)从科学家征服疟疾病的历程来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观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最后一段生物是人、疟原虫、蚊子、麻雀.
(3)疟原虫是一种细胞生物,肝炎病毒与它相比,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4)蚊子的唾液腺属于器官(填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5)你认为本地区预防疟疾病的主要办法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为了探究影响霉菌生活的环境因素,小林同学把一个馒头切成两半,一半放在烤箱中烤干水分,另一半不作处理,然后分别用塑料袋装好,结扎袋口,放在桌子上,观察它们长霉的情况并记录.
(1)小林探究的是水分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2)小林所做的探究实验中的两片馒头的装置构成了一组对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DDT是一种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该物质几乎对杀灭所有的昆虫都非常有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DDT的使用范围迅速得到了扩大,在疟疾、痢疾等疾病的治疗方面大显身手,救治了很多生命,并且还带来了农作物的增产.但后来科学家们研究发现,DDT进入食物链后,会导致一些食肉和食鱼的鸟接近灭绝,因此从70年代后DDT逐渐被世界各国明令禁止生产和使用.
某科研小组检测到了南极海洋生态系统中海水和A、B、C、D、E五种生物体内DDT的含量,其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据表格信息分析回答:
名称海水生物A生物B生物C生物D生物E
DDT含量(ppm)0.000050.50.00520.0475.5
(1)写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B→D→A→C→E.
(2)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也能够沿着它们进行积累,该南极海洋生态系统中积累DDT最多的生物是E.
(3)到南极进行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和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的尿液、粪便等带离南极,这主要是因为南极的自然环境中A
A.分解者很少                           B.缺乏生产者
C.没有消费者   D.缺乏必要的治污设施
(4)在自然界中,由于不同地域的环境差别很大,生物种类也干差万别,因此,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除上面提到的海洋生态系统,请再写出两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