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动脉将富含养料和氧气的血液送到身体各器官的毛细血管网,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养料和氧气供细胞利用,同时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这样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3)图中:①右心房、②右心室、③左心房、④左心室、⑤肺动脉、⑥肺静脉、⑦主动脉、⑧上下腔静脉,M体动脉、N体静脉.
解答 解:(1)人体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即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可见体循环和肺循环,它们是同时进行的,并且通过心脏连通在一起,组成完整的人体血液循环路径.
(2)由心脏结构示意图可知:心脏的四个腔是:①右心房、②右心室、③左心房、④左心室,[⑥]肺静脉连[③]左心房;[⑦]主动脉连[④]左心室.
(3)体循环的路线为:④左心室→⑦主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⑧上、下腔静脉→①右心房.因此,血液从④流经⑦⑧到达①的循环叫做体循环.
(4)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在肺部毛细血管处的血液里,由于肺泡里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因此,在此处氧气浓度高,血红蛋白与氧结合.
(5)臀部肌肉注射青霉素后,药液沿血液流动的路线如图所示:
因此药液首先进入的是心脏的①右心房.
故答案为:(1)心脏
(2)右心房;肺静脉
(3)体
(4)结合
(5)①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和血液变化,以及正确认识图中各结构的名称和各箭头的含义.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数目增多 | B. | 在细胞分化的过程中液泡不断增大 | ||
C. | 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不同的组织 | D. | 细胞分化直接形成各种器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胞→分裂→分化→整体 | B. |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 ||
C. | 细胞→组织→系统→个体 | D. |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和③、②和④不相通,使动、静脉血完全隔开 | |
B. | ④的壁最厚,为长距离输送血液提供动力 | |
C. | ①和②之间有瓣膜,使血液从①流向② | |
D. | 与②连通的血管是主动脉,能将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水 | B. | 阳光 | C. | 空气 | D. | 温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将植物黑暗一昼夜可使淀粉增多,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 |
B. | 试验中利用淀粉遇碘变蓝、叶绿素溶于酒精等原理 | |
C. | 给叶片脱色是为了使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更易观察 | |
D. | 遮光部分不变蓝而未遮光部分变蓝的对照说明植物在光下合成了淀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有根、茎、叶的分化 | B. | 属于单细胞生物 | ||
C. | 生活在水中 | D. | 结构比较简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甲 | 乙 | 丙 | 丁 | |
水 | 96 | 96 | 96 | 96 |
蛋白质 | 0.52 | 0 | 0 | 0 |
葡萄糖 | 0 | 0.06 | 0 | 0.10 |
无机盐 | 1.50 | 1.50 | 1.50 | 1.00 |
尿素 | 1.80 | 1.80 | 1.80 | 0.05 |
A. | 甲 | B. | 乙 | C. | 丙 | D. | 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