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0.如图所示血液分层实验,错误的是(  )
A.①是抗凝剂B.②是血浆C.③是白细胞D.④是红细胞

分析 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如图将新鲜动物的血液放入抗凝剂后,由于比重不同,会出现分层现象,分为三层,上面的是淡黄色半透明的血浆,具有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代谢废物功能;
中间的有一层白色的,是白细胞和血小板,白细胞可以作变形运动,身体某处有病菌时,白细胞会穿过毛细血管壁,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血小板的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
最下面的是暗红色的红细胞,红细胞内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所以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气.

解答 解:图中①是抗凝剂,②是血浆,③白细胞和血小板,④是红细胞.
故选:C

点评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血液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浙江省提出到2017年底要全面剿灭劣V类水.某河流水质原为劣V类,氨氮含量高,藻类等浮游植物占主异;经“食藻虫控藻引导水体生态修复”方法治理后得到改善,主要水质指标达Ⅲ-Ⅳ类,其治理过程如图甲,治理后存在的部分食物关系如图乙.

(1)河道修复包含“曝气充氧”和“活化底泥”等措施,底泥中的需氧微生物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可将有机物(CXHYOZ)分解为二氧化碳、水等无机物;资料显示,溶解于水的氧气还能除去水体中的某些有害气体,如将H2S转化为S和H2O,写出氧气除去H2S的化学方程式2H2S+O2=2S+2H2O.
(2)引入食藻虫,可减少藻类的数量,从而提高水体透明度;在河床上种植沉水植物,可利用其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底泥中的N、P,以改善水质.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判断,引入的食藻虫属于消费者.
(3)最后还可适量投放鲢鱼、黑鱼等生物,从而提高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写出治理后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绿藻→食藻虫→鲢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文字代表生物,请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图中的戊;请表示出该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食物联系戊→丁→丙→乙.
(2)若该图为农田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对秸秆还田“起重要作用的生物是图中的甲.该生物能够将秸秆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为二氧化碳、水等.
(3)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污染,则体内重金属浓度最大的生物是图中的乙.
(4)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草的变化曲线,请尝试用曲线画出该生态系统中鼠的相对量变化情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图是生态系统几种生物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③④是消费者B.①②③④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
C.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D.该图同时存在食物链和食物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漫步在绿树成荫的小路上,空气特别清新和湿润,主要原因是植物进行了(  )
A.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B.吸收作用和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D.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是(  )
A.染色体B.基因C.细胞核D.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如图为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结论是(  )
A.细菌繁殖需耍漫长的时间B.细菌由营养丰富的肉汤产生
C.细菌由肉汤原有的细菌产生D.使肉汤腐败的细菌来自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有关实验的过程或结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使用显微镜时,选用10倍目镜和40倍物镜,所观察的物像放大了50倍
B.浸没在水中的种子没有萌发,而在水面处同样的种子萌发了,本实验的变量是空气
C.将新鲜的树枝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光照几小时,茎内被染成红色的是导管
D.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时,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有时出现打嗝现象,会令人心烦.深呼吸能有效解除打嗝现象,深吸气时发生的现象是(  )
A.膈肌收缩B.胸廓缩小
C.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D.肋间肌舒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