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是蝗虫的结构,据图回答问题,
(1)身体分为[ ]_____部、[ ]____部和[ ]____部三部分. 体表有坚韧的_____,有______柔软器官和 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2)蝗虫共有3对足,着生在[ ]____部,其中[ ]______适于跳跃.。(3)蝗虫的口器是____口器,可大量暴食庄稼。
(4)[ ]_____是蝗虫的感觉器官。
(5)蝗虫的主要视觉器官是[ ]______,另外还有3个能感光的[ ]_____。
(6)蝗虫的呼吸通道是[ ]_____。
【答案】 10头 11胸 12腹 外骨骼 保护和支持 防止水分的蒸发 11胸 ⑦后足 咀嚼式 ①触角 ③复眼 ②单眼 ⑧气门
【解析】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足和翅是其飞行器官,体表有外骨骼,为无脊椎动物。
(1)蝗虫的身体分为10头、11胸、12腹三部分。由于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蝗虫的体表具有外骨骼,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2)蝗虫的胸部生有足三对,分别为5前足、6中足和7后足,足分节,7后足发达,适于跳跃,另外蝗虫还有两对翅,前翅革质、狭长,有保护作用,后翅柔软宽大,适于飞行。
(3)蝗虫口器为咀嚼式口器,主要由上颚、上唇、下唇、下颚和舌五个部分组成。蝗虫的上颚一对很坚硬,适于切断、咀嚼食物,许多农作物的茎、叶都被它取食,造成蝗灾。因此这种口器适于切断咀嚼食物。
(4)(5)触角有嗅觉、触觉、味觉的功能,因此蝗虫头部的感觉器官是①触角;主要的视觉器官是③复眼,②单眼有感光作用。
(6)在蝗虫胸腹部的左右两侧有一些小孔是⑧气门,为气体进出蝗虫体内的门户,而在蝗虫体内真正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气管,所以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气孔示意图如图所示。
(1)图中②所示的细胞是_________细胞,呈_________形。
(2)气孔是指图中_________所示的地方,是植物进行_________的“窗口”。
(3)植物体内的水分以_________状态从气孔中散发到空气中的现象叫_________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甲图是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四个步骤,乙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图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④~③~①~②
B. 甲图②和④步骤滴加的液体分别是碘液和生理盐水
C. 乙图所示属于保护组织
D. 构成洋葱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资料回答问题.
光合作用的公式:
(1)请补充呼吸作用的公式:
有机物(储存能量)+①→②+水+能量
(2)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
A、线粒体B、叶绿体C、液泡D、细胞壁
(3)必须需要光的是__作用.(选填“光合”或者“呼吸”)
(4)任何细胞都在不停地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实质是__
A、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B、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C、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所示装置先放暗处一昼夜,然后用铝箔纸将甲叶片全部包裹,乙叶片不包裹。在连续照光数天后,摘下甲、乙叶片通过去除叶绿素和漂洗后,再滴加碘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包铝箔纸的目的是为防止水分散失
B. 该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C. 滴加碘液之后,甲叶片呈蓝色,乙叶片呈黄白色
D. 该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需要照光后才能由叶片合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面包的制作过程。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在缺氧的条件下,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请根据材料及图示回答问题。
(1)将生面团保持在30℃,1小时后它的体积将会____,理由是____。将生面团放入烤炉内烘烤,它的体积将会____。
(2)若将生面团保持在0℃,1小时后放入烤炉烘烤,生面团的体积无明显变化,原因是____。
(3)请再举出酵母菌的另一项用途:____。
(4)酵母菌是单细胞却属于真菌,其最主要原因是____,其主要生殖方式是____。
(5)若将面包置于一个温暖而潮湿的地方,数天后出现许多黑色斑点,它们所属的微生物类群是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科普阅读
蚊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昆虫,通常雄蚊吸食植物的汁液,而雌蚊以血液作为食。吸血的雌蚊是登革热、疟疾、寨卡病毒病等病原体的传播媒介,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并通过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疾病。2015年11月份以来,美洲多个国家相继出现该病的病例,约75%至80%的被感染者会出现发烧、头痛、关节痛及皮疹等症状,皮疹是最显著特征。因此,号召大家除“四害”在针对预防虫媒传染病的措施中。倡群众“齐动手,清积水”,清理蚊虫滋生场所,以达到预防虫媒传染病的目的。
人类与蚊子斗争的历史由来已久。为了消灭蚊子,人类可谓是想尽办法。20世纪30年代,人们发明了一种叫做DDT的杀虫剂,它能够大量且有效地杀灭蚊子,起到了防止蚊媒传染病蔓延的作用。但是人们逐渐发现DDT在杀死蚊虫的同时,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进而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因此,各国纷纷停止了DDT的使用。
为了找到更安全的灭蚊方法,20世纪70年代,科研人员利用射线照射的方法培育了不育雄蚊,然后将其释放到自然环境中。雌蚊通常一生只交配一次,雌蚊与不育雄蚊交配后不会产生后代,从而可以有效降低蚊子群体的数量。但是,由于辐射不仅会使雄蚊不育,也会影响它们的生命力,因此实际灭蚊效果并不理想。
近些年,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可以特异性切割DNA的物质。他们将该物质的基因转入雄蚊体内,在雄蚊(性染色体组成为XY)产生精子时特异性地破坏X染色体DNA,使其失去正常功能。研究人员将这种转基因雄蚊释放到野外,使其与野生雌蚊(性染色体组成为XX)交配产生后代。一段时间后发现,蚊子群体中的雌蚊所占比例急剧下降。当繁殖到第六代时,蚊子群体中因缺少雌性已经无法继续繁衍下去。这种遗传不育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蚊媒传染病的传播。遗传不育技术具有传统防治方法难以比拟的优势,但也有生态学家担心,这种技术的广泛使用会破坏生态平衡。协调防治传染病和保护生态平衡之间的关系依然任重道远。请回答以下问题:
(1)寨卡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_________组成,没有细胞结构,必须________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
(2)从图可看出,传播寨卡病毒的伊蚊个体发育过程属于_________发育。
(3)寨卡病毒病最佳预防方式就是避免蚊子叮咬,这一预防措施属于______。
(4)上文转基因雄蚊的精子中含有的正常性染色体是_____。它们与野生雌蚊交配产生的后代为_____性,从而使蚊群体中的雌雄比例失调,最终导致该蚊群体灭绝。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