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7.同学们,节能减排,你能做点什么?“低碳生活”,你愿意践行吗?下面哪一项不属于节能措施(  )
A.做几样饭菜时,一个炉上的几个炉眼同时使用
B.淘洗好的米浸泡10分钟后再煮
C.最好不用微波炉加热熟食或解冻冰冻食品
D.大块的食物,最好先切成小块再下锅

分析 低碳经济就是指通过开发新能源,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解答 解:A、一个炉上的几个炉眼同时使用,既节省时间有省了液化气,A正确;
B、浸泡好的大米可以在短时间内煮熟,节约电能,B正确;
C、微波炉会消耗大量的电能,所以加热熟食或解冻冰冻食品不要选择微波炉,C正确;
D、大块的食物,最好先切成小块增大了接触面积,可以节省电源,D正确;
故选:C

点评 此题属于社会热点题,同学们要了解低碳经济,会利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相关题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玉米、甘蔗、竹子等植物的茎不能无限加粗的原因是茎内没有形成层.√.(判断对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在肾单位是形成的尿液,是通过以下哪一途径排出到体外的(  )
A.输尿管→肾盂→膀胱→尿道B.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
C.尿道→输尿管→肾盂→膀胱D.膀胱→肾盂→输尿管→尿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如图1表示淀粉的消化终产物a进入血液和组织细胞的过程及部分相关的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物质a进入组织细胞后,在气体b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该生理过程叫呼吸作用.
(2)人体吸入的b气体由血液中的红细胞来运输,是因为红细胞中含有红色的血红蛋白,其功能特点是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
(3)正常情况下,图中d与f两种物质在组成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尿液f中是不含葡萄糖a.
(4)在同一时刻测定某器官动脉和静脉血液内a、b、c三种物质的含量,其相对数值如图2所示,该器官是肺.
(5)有些药物常被封在淀粉制成的胶囊里服用,以避免对胃产生刺激,从淀粉在消化道内的消化特点来看,其原因是胃内不消化淀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如图表示生活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的部分生物:
(1)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之一,它们的作用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被称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动物不能直接利用太阳能,只能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称为消费者;
(2)图中的全部生物以及它们生活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共同组成了生态系统;方框代表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生态系统成分是非生物部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如图甲是人体内三种血管的关系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乙图表示血液流经血管②前后气体含量的变化.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②表示肺部毛细血管B.②表示全身毛细血管
C.①血管流着动脉血D.③血管流着静脉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如图所示是某海洋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和海洋水深关系的曲线.以图中信息做参考,判断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远洋水域,从水深30米处开始,随着水深增加固定太阳能的数量逐渐减少,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生产者中,主要的生物类群是藻类
B.近海水域水深10米左右处生产者的数量最多
C.生活在水深100米以下的生物,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只有分解者
D.影响海洋生物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阳光、温度、海水盐度,与陆地生态系统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请用你学过的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在森林中迷路时可以借助苔藓植物的原因是:苔藓植物依靠茎叶吸收水份,适于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由此推断,树干上长有苔藓植物的一侧应该是朝北方向的.
(2)海洋中有很多植物体积巨大的藻类植物,如巨藻体长能达数十米.它们之所以能有如此巨大的体积却不会出现营养供应不足的现象,原因是全身浸没在水中都可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3)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植株高大,不但因为它有了真正的根,而且体内出现了输导组织,但是它仍然需要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原因是它靠孢子生殖,孢子只能在潮湿的环境中才能萌发.
(4)属于从水生向陆生过渡类型的类群是苔藓植物.
(5)上述例子体现了生物界的两种适应性,一是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还有生物与环境相适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蕨类植物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判断对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