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曾发生的“三聚氰胺”事件,至今我们还记忆犹新。
(1)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 ,不法分子在婴幼儿奶粉中加入三聚氰胺正是假冒了该种营养成分。
(2)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研究了水体中不同浓度的三聚氰胺对斑马鱼鳃内某种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数据如下:
三聚氰胺浓度(克/升) | 0.5 | 1.5 | 2.0 | 2.5 |
某种酶活性(相对值) | 2.5 | 2.4 | 2.3 | 0.1 |
请依照事例,将表中其他组数据在右下图中以直方图的形式表示出来。(2分)
从图表数据可看出,当水体中三聚氰胺的浓度范围为 克/升时,该种酶的活性较高;但当三聚氰胺浓度达到 克/升时。会显著降低该种酶的活性,斑马鱼的鳃因直接与其接触而受到严重损伤。
(3)三聚氰胺被人体吸收进入血液后,需 次经过心脏后才能到达肾脏。日积月累,三聚氰胺会造成对人体肾脏的损害。
⑴ 蛋白质
⑵①直方图如下图
②0.5~2.0 2.5
⑶两(或2)
【解析】
试题分析:(1)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此外,蛋白质也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对蛋白质的需求量较大,因此青少年要保证营养全面合理,尤其要注意蛋白质的摄入量。
(2)①根据表中的数据绘制直方图:
。
②三聚氰胺的浓度与酶的活性有密切的关系,从图表数据可看出,当水体中三聚氰胺的浓度范围为0.5~2.0克/升时,该种酶的活性较高,但当三聚氰胺浓度达到2.5克/升时,会显著降低该种酶的活性,斑马鱼的鳃因直接与其接触而受到严重损伤。
(3)三聚氰胺被小肠吸收后,进入血液流经的路线是: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肾脏,因此三聚氰胺在小肠被吸收进入血液后,经过2次心脏后才能到达肾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食品安全,血液循环的途径,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的能力。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生物试卷(22)(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小兰通过新闻得知,广西龙江发生重金属镉污染事件。镉污染区的水稻和蔬菜都成黄褐色,茄子辣椒则形态恐怖。她想,含铬的溶液会不会降低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呢?在老师的指导下,她设计了以下探究实验:
(1)实验假设:
(2)方法步骤:
①取两个培养皿分别编号甲、乙,底部垫有四层纱布。向甲培养皿倒入适量的含铬溶液;向乙培养皿倒入 ,作为甲培养皿的 组。
②甲、乙培养皿中分别放入相同正常的饱满的水稻种子20粒。每个培养皿不能只用一粒种子的原因是为了避免 。
③置于30℃和有充足空气的相同环境下培养。每天观察一次,连续7填记录水稻种子的萌发情况。
④为了使探究实验发芽率的结果可靠,对本实验还应设置 ,取其平均值为为实验结果。
(3)实验结果:甲组的水稻种子的平均发芽率为11%;乙组的水稻种子的平均萌发率为98%。
(4)根据实验结果,能够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生物试卷(21) (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小景是个健康的孩子,暑假里打算跟同学一起去伤害看世博,妈妈提醒她要准备一个旅行小药箱。在她的药箱里不必准备
A.感冒胶囊 B.乘晕宁
C.创可贴 D.胰岛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生物试卷(21) (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胎儿在母体内的发育场所是
A.卵巢 B.子宫 C.胎盘 D.输卵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生物试卷(21) (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近来,我省某河中出现了大量死鱼现象,当地村民怀疑与上游工厂长期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水体有关。据此推测,该河“藻类→水蚤→小鱼→大鱼”这一食物链中,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
A.藻类 B.水蚤 C.小鱼 D.大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生物试卷(20)(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家蚕的发育经过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与家蚕发育过程相同的是
A.蝗虫 B.蜜蜂 C.蚯蚓 D.青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生物试卷(19)(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人体离不开营养物质,大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了能量保障。全球半数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我国科学院院士袁隆平先生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杂交,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为解决人类的粮食危机做出了巨大贡献。下面是大米在人体内的主要变化,请分析回答问题:
(1)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人体的消化道内能够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有 ;淀粉最终在 内以葡萄糖的形式被吸收进入血液。
(2)葡萄糖随血液循环到达心脏后,首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然后经过 循环再回到心脏的左心房、左心室,最后经 运离心脏,运至全身。
(3)葡萄糖随部分血液流到肾脏(图示)后,血液中的部分葡萄糖经过 [ ] 的滤过作用进入原尿,在[ ] 处它又被重新吸收回到了血液中。若某人尿液中经常出现葡萄糖,则此人可能患有 。
(4)葡萄糖随着血液循环最终到达 处,在那里它被分解成 ,同时释放能量。这样,大米的重要使命就完成了。
(5)袁隆平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稻新品种,这是利用生物多样性中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生物试卷(18)(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各项反射活动中,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一反射类型相同的是
A.膝跳反射 B.眨眼反射 C.谈虎色变 D.缩手反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