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是人们常用的一种繁殖果树的方法。请据图回答:
⑴图中1指的是________,2指的是________。这种繁殖方法叫________。
⑵进行如图的操作时,应当使1和2的________紧密结合,以保证1成活。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植物的________(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3)假如1是柿子的芽,2是黑枣树,那么长成植株后,所结果实为____
【答案】(1)接穗 砧木嫁接(2)形成层 无性 (3)柿子
【解析】
试题(1)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从图片中可以判断出,把1接到2上,是嫁接,由图可知嫁接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属于无性繁殖;
(2)嫁接时,接上去的枝条为接穗,为图中的1,被接的植物是砧木,为图中的2,嫁接时二者的形成层要结合紧密,才能保证接穗成活,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
(3)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因此假如1是柿子的芽,2是黑枣树,那么长成植株后,所结果实为柿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人体细胞要获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必须经过如下①②③等过程来完成:
在这些过程中,发生气体交换的有:
A. ②③ B. ①②③ C. ② D. 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是南极海洋生态系统中海水和一条食物链上几种生物体内的DDT含量,其中存在的食物链可能是( )
名称 | 海水 | 生物A | 生物B | 生物C | 生物D[ | 生物E |
DDT含量(μg/mL) | 0.00005 | 0.5 | 0.005 | 2 | 0.04 | 75.5 |
A.A→B→C→D→E B.B→D→A→C→E
C.E→C→A→D→B D.B→A→D→C→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的“落叶”化作“春泥”过程中起作用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成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甲﹣戊”表示生物成分“A﹣D”表示生理或化学反应过程,“→”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分析作答:
(1)在此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 , 因为它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________(填字母)转化为有机物,进而通过多条途径进行碳循环.
(2)碳参与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 , 生物体内的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有________ . (填字母)
(3)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伴随着生态系统的________ , 其流动特点是________ .
(4)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发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据图分析,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措施有:________ , 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1所示桑蚕的不同发育时期,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整个过程来看,家蚕的个体发育属于________ 。
(2)课外养蚕小组的同学发现,蚕的幼虫有的是黄足的,有的是白足的,这种现象生物学成为________.黄足蚕结黄茧,白足蚕结白茧.“作茧自缚”这种行为是由________决定的。
(3)课外养蚕小组的同学选择不同性状的幼蚕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合 | 亲代性状 | 子一代性状 |
1 | 黄足×黄足 | 黄足 |
2 | 黄足×黄足 | 黄足、白足 |
3 | 白足×白足 | 白足 |
则根据组合 ________可以判断,这对相对性状中________是隐性性状。
(4)为了测定黄足蚕的基因型,从理论上较为合理的方法是:选用________与之交配,根据产生后代蚕足的性状即可判断.若产生的后代全是黄足蚕,则该黄足蚕的基因组成(相对性状的基因用A、a表示)是________;若产生的后代既有黄足蚕又有白足蚕,则该黄足蚕的基因组成可能是________,其子代黄足蚕和白足蚕的比例是________ 。
(5)请在图2坐标系内完善2组杂交组合的子一代不同性状比例的柱状图________ 。
(6)2008年,我国的桑蚕育种专家将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移到桑蚕的体内,培育出吐绿色荧光蚕丝的新品种.这项现代生物技术称为________,这个事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