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0.下列有关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会对鼓膜造成损伤
B.晕车与前庭和半规管中头部位置变化的感受器过于敏感有关
C.人的听觉感受器和形成听觉的部位都是耳蜗
D.鼻咽部感染,病菌可通过咽鼓管引发中耳炎

分析 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解答 解:A、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会对鼓膜造成损伤,如果鼓膜受损,会使听力下降.A正确;
B、前庭可以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化和直线运动时速度的变化,半规管可以感受头部的旋转变速运动,这些感受到的刺激反映到中枢以后,就引起一系列反射来维持身体的平衡.因此当人体的半规管和前庭过度敏感,就易出现晕车.B正确;
C、听觉的形成过程如下: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形成听觉的部位应是听觉中枢而不是耳蜗.C错误;
D、鼻咽部感染,病菌就有可能沿着咽鼓管进入中耳的鼓室,会引发中耳炎,使听力下降.D正确.
故选:C

点评 听觉的形成结合示意图记忆效果好.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关于激素调节说法正确的是(  )
A.胰腺和胰岛素都是内分泌腺
B.激素调节既受神经调节的控制,也能对神经调节产生影响
C.人体内激素含量少,作用大,如年幼缺乏甲状腺激素就会患侏儒症
D.人体内的腺体都能分泌激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对动物的两类行为描述正确的是(  )
A.先天性行为与生俱来,学习性行为后天习得
B.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均由遗传物质控制
C.“一年挨蛇咬,十年怕井绳”属于先天性行为
D.膝跳反射属于学习性行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青蛙和人体个体发育的起点分别是(  )
A.受精卵、受精卵B.蝌蚪、种子C.蝌蚪、花粉粒D.受精卵、种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近年来,雾霾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如图):
(1)雾霾天气光照不足,需注意补钙及补维生素D.处于生长时期的儿童缺钙和缺维生素D,易患佝偻病
(2)雾霾发生时,需戴口罩出行,因为呼吸系统中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其作用是进行气体交换.
(3)老王头因吸入过多的细微颗粒物,引发急性支气管炎,其血常规化验结果中高于正常值的是白细胞.(填血细胞的一种)
(4)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它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将两株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玉米幼苗,分别在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中培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变量是水分的多少
B.实验应在光照条件下进行
C.土壤浸出液能为植株生长提供无机盐
D.实验说明植物生长需要氮、磷、钾等无机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根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处所指的液体是指原尿,与血浆相比,它不具有的物质是大分子蛋白质,而尿液与之相比,不含有的物质是葡萄糖,浓度增加的物质是尿素.
(2)图中②处正在发生的生理作用是重吸收作用.这个过程是在肾小管中完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泡菜是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制作的食品,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是检验泡菜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人体摄入亚硝酸盐过量时,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如表是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盐水浓度对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得到的数据,请分析回答:
泡菜发酵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发酵温度:15℃单位:mg/kg)
盐水浓度/发酵天数第3天第5天第7天第9天第11天第13天
1号坛4%1.63.23.83.53.43.2
2号坛6%1.25.54.01.81.21.2
3号长8%0.52.01.81.61.51.2
(1 )制作泡菜所利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制作时,将备好的原材料和盐水按一定的比例装坛后,泡菜坛既要加盖,还要用水来封口,这样做的科学道理是避免空气中的氧气进入坛中,影响乳酸菌的发酵;.实验中除了盐水的浓度不同,蔬菜的品种、质量、处理方法,以及所加调料等都必须相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变量.
(2)分析实验数据可以知道:泡菜中亚硝酸的含量随着发酵天数增多呈现的变化趋势是先上升后下降.
(3)兴趣小组又在25℃时进行了上述实验,测定的各发酵天数亚硝酸盐的含量都低于15℃时测定的数据,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亚硝酸盐是其他杂菌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在较高温度下,乳酸菌快速繁殖,并分解糖类产生大量的乳酸,抑制了杂菌的生长繁殖,同时发酵形成的酸性环境能分解一部分亚硝酸盐.
(4)通过上述探究,在日常生活中制作泡菜时,为了降低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我们应该怎么进行发酵?答:尽量减少杂菌进入,选择适宜的温度和相对较高浓度的盐水进行发酵,发酵时间要长一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依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y表示二氧化碳含量,则a→b→c表示血液流经肺部前后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B.若y表示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则a→b→c表示剧烈运动前后血红蛋白的变化
C.若y表示人体内胰岛素含量,则a→b→c表示健康人在进食后血液中胰岛素的变化
D.若y表示某粮库内种子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则种子储藏时在b点比c点的效果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