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明明同学做“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具体过程如图步骤一、二,请你帮他解决一些问题:
(1)在37℃左右的温水中10分钟后,明明取出3支试管,分别滴加2滴碘液并摇匀,观察到的现象是:B和C试管中的液体变蓝,而A试管中的液体不变蓝
(2)对比A和B的实验结果,说明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它能消化淀粉,对比A和C的实验结果,说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能促进淀粉的消化.
(3)B和C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的原因是变量不唯一.
(4)分析以上实验可知,在该过程中只有一小部分被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剩余的淀粉及其余消化产物最终在小肠内被分解成.而后被吸收.

分析 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中,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与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有关.要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以唾液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要探究“温度对唾液消化淀粉是否有影响”,应以温度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解答 解:(1)在37℃左右的温水中10分钟后,明明取出3支试管,分别滴加2滴碘液并摇匀,观察到的现象是:B和C试管中的液体变蓝,而A试管中的液体不变蓝
(2)对比A和B的实验结果,说明 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它能消化淀粉,对比A和C的实验结果,说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能促进淀粉的消化.
(3)B和C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的原因是变量不唯一,有两个变量.
(4)分析以上实验可知,在该过程中只有一小部分被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剩余的淀粉及其余消化产物最终在小肠内被分解成葡萄糖,而后被吸收.
故答案为:(1)B和C试管中的液体变蓝,而A试管中的液体不变蓝
(2)唾液;唾液淀粉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缺一不可)
(3)变量不唯一(或有两个变量)
(4)麦芽糖;葡萄糖

点评 解此题的关键是确定、控制变量,设置对照实验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椿树蓬头浸谷种”,这句谚语中强调对种子萌发具有重要作用的条件是(  )
A.适宜的温度B.足够的水分C.充足的空气D.种子的完整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某同学患有支气管炎,不停的咳嗽,他到医院去就诊,通过对他的血液检查发现他的(  )
A.红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值B.白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值
C.红细胞数量低于正常值D.白细胞数量低于正常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梭子蟹体外有坚硬的外骨骼,用肺呼吸.×(判断对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一般的贫血患者应多吃肝脏、瘦肉、鱼、奶等食物,对治疗贫血有一定的好处,这是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鸡冠的形状有玫瑰冠和单冠两种,(如图).若图中这两只鸡的亲代都是玫瑰冠(用R表示显性基因,r表示隐性基因),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单冠是隐性性状
B.图中的玫瑰冠基因可能为RR或Rr
C.亲代的玫瑰冠基因型为Rr
D.若图中两只鸡繁殖后代,后代基因型一定为R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观察如图鸡卵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内填序号,横线上填名称:

(1)卵细胞由[5]胚盘、⑥卵黄和⑧卵黄膜三部分共同构成,将来能反应成雏鸟的结构是[5]胚盘,它的里面含有细胞核.
(2)取一个鸡蛋,在其钝端轻轻敲开卵壳,会看见一个空腔,即气室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的是卵黄和卵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某生物实验小组为了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做了如下实验,请根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在A、B、C三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馒头渣,再向A试管中加入2mL清水,B、C试管中各加入2mL新鲜唾液,将三支试管放在0℃的水中,20分钟后,再向C试管中滴加一滴稀碘液,则三支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A无变化;B无变化;C变蓝;
(2)将三支试管充分振荡,放人37℃的温水中,20分钟后,C试管的现象是变蓝
褪去,A、B试管的现象是无变化.
(3)再向A、B试管中各加入一滴稀碘液,则A试管的变化是变蓝,B试管的变化是不变蓝.B试管的现象证明唾液淀粉酶能够消化淀粉.
(4)在这个实验中,设置A试管的作用是对照试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右图表示蚕豆叶片在适宜环境条件下的某种生理活动简图,其中,A、B、C、D分别表示相应的物质.其中不正确的是(  )
A.A可能是二氧化碳B.C可能是水C.C可能是氧气D.D可能是有机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