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是 系统,完成图中①过程的主要器官是 。
(2)②过程是通过[B] 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共同完成的。
(3)夏天,人的饮水量增加,排尿却减少,其原因是大部分水分由生理过程[ ] 排出(填数字)。
(5)上述生理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 调节的影响。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省晋江市七年级上期中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时,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
(1)提出问题: ?
(2)作出假设: 。
(3)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盆内放上一盆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 板, 形成一组 组,在铁盆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的变量是 。如果在铁盆两侧的中央各放一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 。原因是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第5次 |
明亮 | 0只 | 1只 | 2只 | 0只 | 2只 |
阴暗 | 10只 | 9只 | 8只 | 10只 | 8只 |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进行 处理。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5)表达、交流。实验结束,应将鼠妇如何处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南省邵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蚂蚁是怎么样进行通讯的,某实验小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如图:
①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形成三个小岛,小岛间用两根等长的小木条连接起来,这样
蚂蚁只能通过由小木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小岛到达其它的小岛。
②先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什么都不放,发现蚂蚁经过几次寻找后,在C岛上找到食物。
③小组成员将连接BC岛的“桥”和AB岛的对换,结果发现蚂蚁并没有爬向有食物的C岛,而直接爬向A岛。
(1)如果你是该组成员,根据以上探究做出的假设是: ,结论是: 。
(2)蚂蚁群体内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是具有 行为的动物。
(3)蚂蚁是昆虫纲动物,体表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结构是 。
(4)“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南省邵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把抹香鲸归类为哺乳动物的主要原因是( )
A.用肺呼吸 B.体温恒定 C.心脏四腔 D.胎生,哺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南省邵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蚯蚓的身体上涂上凡士林然后将其放在光滑的玻璃板上,蚯蚓将( )
A.无法运动 B.无法呼吸,最终死亡
C.无法钻洞 D.无法取食,最终死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7届江西省高安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爱眼睛,远离近视.下面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是光线进入眼睛的通路
B.人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
C.为了节约时间,可以边走路边看书
D.脉络膜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线的刺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7届江西省高安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动脉血管的特征
A.管壁厚
B.血流速度快
C.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
D.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四川省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观察植物和动物细胞临时装片时,我们发现染色最深的是细胞核,因为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是由( )构成的
A.蛋白质和糖类 B.DNA和糖类
C.蛋白质和DNA D.蛋白质和核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海南省海口市八年级上期中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几组动物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
A.猫头鹰、扬子鳄、鲸 B.家兔、丹顶鹤、猎豹
C.白熊、蛇、袋鼠 D.金丝猴、沙蚕、大熊猫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