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6.如图是鲫鱼的外部形态和结构示意,请分析回答:
(1)据图描述一下鲫鱼的体形特点及其意义?鱼体形呈梭型,可以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
(2)图中所示的结构,能调节身体平衡并辅助转换方向的是[1]胸鳍 ([]中填图中数码,其后填相应结构的名称,以下均同);能产生前进推力并控制前进方向的是[4]尾鳍.
(3)若将图中数码[6]所示的结构剪除,将会暴露出什么结构?鳃;请结合自己的经验,谈一谈该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主要特点?鳃上有许多鳃丝,鳃丝里密布毛细血管,在水中,鳃丝展开,扩大与水接触的面积,利用鱼在水中呼吸.

分析 鱼适于在水中生活的特点:①鱼的体形成梭形,体表有粘滑的感觉,可以减少水的阻力;②体表有鳞片具有保护作用;③呼吸器官是鳃,吸收水中的溶解氧④用鳍游泳等.⑤鱼体内有侧线可以感知水流,测定方向为鱼的感觉器官.由图可知:1胸鳍、2腹鳍、3臀鳍、4尾鳍、5背鳍,6鳃盖.

解答 解:(1)鱼类生活在水中,具有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征,从图中可以看出鲫鱼体形呈梭型,可以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
(2)鲫鱼的运动器官是鳍,鱼各种鳍的作用为:背鳍:保持鱼体侧立,对鱼体平衡起着关键作用. 腹鳍:平衡. 尾鳍:决定运动方向,产生前进动力. 臀鳍:协调其它各鳍,起平衡作用.胸鳍:起平衡和转换方向的作用.
(2)鳃盖下是鳃,其主要部分是鲜红的鳃丝,其中密布毛细血管.水流经该结构后,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鱼用鳃呼吸,鳃上有许多鳃丝,鳃丝里密布毛细血管,在水中,鳃丝展开,扩大与水接触的面积,利用鱼在水中呼吸.当水由口流进,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就渗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里的二氧化碳渗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的鳃孔排出体外,所以鱼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鳃.
故答案为:(1)鱼体形呈梭型,可以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
(2)1胸鳍;4尾鳍;
(3)鳃;鳃上有许多鳃丝,鳃丝里密布毛细血管,在水中,鳃丝展开,扩大与水接触的面积,利用鱼在水中呼吸.

点评 鱼类生活在水中,具有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征,多结合生活的观察,应不难记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胰岛素是调节体内糖、蛋白质等代谢,维持血糖正常水平的一种重要激素.人体内胰岛素合成的控制基因在第11对染色体短臂上.基因正常则生成的胰岛素结构是正常的;若基因突变则生成的胰岛素结构是不正常的,为变异胰岛素.请分析:
(1)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产生的激素.
(2)切除胰岛的狗排出的尿液会引来许多蚂蚁,其原因是胰岛素缺乏,使狗出现糖尿
(3)胰岛素不宜口服,而应选择注射的原因是口服后被消化分解,失去功能
(4)变异胰岛素的出现属于遗传病(填“遗传”或“传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探究是研究和学习生物学的一种科学方法,下面是科学家征服疟疾病的历程.
人类征服疟疾病的历程
疟疾病是世界上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早在两千年前,疟疾病就在世界各地流行.许多科学家都想找出引发疟疾病的原因,以便能更好地预防和减少这种病的发生.
当时,科学家们观察居住在沼泽地区人群的患病情况,提出假设:疟疾病是由于沼泽的水被污染而引起的.同时,设计了让人直接喝沼泽地里污水的实验.结果喝污水的人没有患疟疾,假设被否定了.
科学家们又经过长期的探索,到了19世纪后半叶,发现疟原虫是疟疾病的致病“凶手”.有些科学家还发现,在疟疾病的发病区,抽干沼泽地时的水,这个地区患疟疾病的人就大大减少,甚至消失了.科学家们就在思考:引起人体患疟疾病的疟原虫和沼泽地时的水有什么关系呢?
直到本世纪初,一位意大利科学家通过大量观察提出了一个新假设:蚊子传播了疟疾病.蚊子在水中繁殖,如果抽干沼泽地里的水,就可以消灭蚊子的幼虫,消灭了蚊子就可以消灭疟疾病.
又过了若干年,一位英国医生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来验证这个假设.他让蚊子去叮咬体内有疟原虫的麻雀,再解剖发现在蚊子的唾液腺里有大量的疟原虫.这样人类终于弄明白了人体患疟疾病的原因,并且制定了一系列治疗和预防疟疾病的方法.
(1)从科学家征服疟疾病的历程来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你认为本地区预防疟疾病的主要办法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产物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有机物和二氧化碳B.有机物和氧气
C.水和二氧化碳D.有机物和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如图是番茄一个细胞,请回答有关番茄细胞知识.
(1)番茄的酸性物质主要存在于图中细胞的液泡(结构).
(2)番茄细胞在分裂过程最明显变化主要细胞的细胞核(结构).
(3)假如番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8条,经过分裂四次后,子代细胞染色体数目为8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植物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右图是植物吸收和运输水分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绿色开花植物的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根毛区区,植物吸收的水分中99%用于植物的蒸腾作用.
(2)植物根吸收的水分通过茎运输到叶,水蒸气通过叶上下表皮中的气孔散失到空气中去.
(3)2010年10月以来,我国部分省市旱情严重.植物吸收水分与土壤溶液浓度有关,旱灾使得土壤中水分不足,使得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细胞细胞液浓度时,导致植物不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从而造成作物失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以水稻种子为材料,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有何影响.请你帮他完成这个科学探究过程.
材料用具:大小相同的培养皿五只,大小、饱满程度相同的水稻种子100粒,小纱布10块,以硫酸为材料分别配制的PH=5、PH=4、PH=3、PH=2(酸性依次增强)的“酸雨”各20毫升等.
方法步骤:将5只培养皿分别编号为A、B、C、D、E.
在5只培养皿里各铺一块小纱布,其上均匀各撒20粒水稻种子,然后再用小纱布盖好.
向A培养皿中均均匀喷洒清水(PH=7)5毫升,使之刚好将要淹没种子.
向B、C、D、E四只培养皿中分别喷洒PH=5、PH=4、PH=3、PH=2的“酸雨”.
⑤盖上培养皿,将它们都放在适于种子萌发的环境里.
第④步中向B、C、D、E四只培养皿中加入的“酸雨”应均为多少毫升?5ml.
为何要准备水稻种子100粒而不是几粒?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预测结果并得出结论:在实验结果得出之前,我们可以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
预测1:随着PH值逐渐减小,种子萌发率逐渐升高,说明酸雨对种子的萌发具有促进作用.
预测2:随着PH值逐渐减小,种子萌发率逐渐降低,说明酸雨对种子的萌发具有抑制作用.
预测3:种子的萌发率与PH值的大小无关,说明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谚语中能够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D.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人体产生视觉、听觉的部位分别是(  )
A.视网膜、鼓膜B.晶状体、耳蜗
C.视神经、听神经D.视觉中枢、听觉中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