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0.概念图的建立有助于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下列各项中的概念分别代表图中①②③的是(  )
A.细胞、组织、器官B.分子、原子、离子
C.机械能、动能、势能D.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分析 图中①包括②和③,②和③之间是不包含关系.

解答 解:A、细胞属于组织,组织属于器官,A不符合题意;
B、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颗粒,不符合上述关系,B不符合题意;
C、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C符合题意;
D、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不符合上述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分类是常用的学习方法,是一道基础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袋鼠的运动方式为(  )
A.奔跑B.跳跃C.行走D.爬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部沿海地区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并引发了6.6米高的海啸,造成的巨大灾难不可估计.灾害后,随时都可能爆发多种传染病,如炭疽、霍乱、鼠疫等.为了预防传染病,对灾区进行大范围消毒、加强监督食品和饮用水卫生、注射疫苗等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受地震的影响,福岛核电站出现核泄漏事故,大批居民被迫疏散.核辐射可能会使人患上放射病.症状有: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有时还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病变发生率,影响数代人的健康.
(1)各种传染病能够在疫区流行,必须具备的要素是D
A.只要具有传染源                       B.只要具有传播途径
C.需要同时具有传染源和易感人群           D.同时具有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2)上述资料中提到要“对灾区进行大范围消毒”.该措施的主要目的是B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3)注射疫苗可以利用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建立起特异性免疫.
(4)在震区会有很多人受伤.若发现伤员流出的血呈暗红色,流出速度较慢,可判断这是静脉血管出血;若因出血过多而需要大量输血时,应遵循的输血原则是输同型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酿制酒酿和制作酸奶所利用的微生物分别是(  )
A.酵母菌和乳酸菌B.酵母菌和醋酸菌C.乳酸菌和醋酸菌D.醋酸菌和青霉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下列有关个人的生活习惯与行为选择正确的是(  )
A.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可以酗酒、吸烟
B.青少年要积极宣传毒品的危害,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C.非处方药可直接从药房购买,长期服用不需要得到医生的指导
D.遇到溺水、煤气中毒等紧急情况,可用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进行急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图是英国《新科学家》杂志2012年尤里卡科学摄影奖获奖获奖作品.6天大的拟南芥幼苗,由摄影师马克•塔伯特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拍摄.这幅照片经过人工上色,以接近拟南芥幼苗的真实色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适宜的外界条件下,拟南芥的种子就一定会萌发
B.拟南芥种子萌发时最先长出叶,再长出根
C.拟南芥植物的根属于直根系
D.拟南芥种子萌发初期营养来自于土壤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根据如图(模拟膈肌的运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模型此时模拟的状态是吸气(吸气还是呼气).
(2)图中A表示气管,图中B表示的是支气管,图中C表示的是肺.图中D表示的是胸廓,图中E表示的是膈肌.
(3)用手下拉E,小气球膨胀,表示吸气过程,说明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
(4)用手上推E,小气球缩小,表示呼气.
(5)此模型不能演示胸廓的前后径径的变化,因此不能完全演示呼吸运动.实际是,吸气时,肋骨向前向上运动,使胸腔扩大,反之缩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人体的骨骼是由206块骨连接而成,分为中轴骨和附肢骨.下列哪块骨不属于中轴骨(  )
A.椎骨B.肋骨C.胸骨D.肩胛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是某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l)曲线AB段表示吸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
(2)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廓的前后、左右、上下径都缩小
(3)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一瞬间是坐标系中的B处,此时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值相等
(4)在曲线AC段变化中,与呼吸有关的肌肉变化情况是:AB段收缩;BC段舒张
(5)人在平静呼吸过程中除了膈肌收缩和舒张外,还有肋间肌的收缩和舒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