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6.回答有关实验探究问题:
(一):在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实验中,某租同学的设计方案如图所示:在迷宫的出口处放一些小白鼠喜爱的食物,将小白鼠放进迷宫入口,记录小白鼠“尝试与错误”次数.据此回答:
(1)与蚯蚓走“T”形迷宫相比,小白鼠“尝试与错误”次数要少得多,因为小白鼠的学习能力比蚯蚓强,这种这种差异主要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2)实验结论:小白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是学习行为.
(3)上述探究活动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做进一步的改进?(答出一项即可)用2只以上的小鼠做实验;重复实验等.
(4)在该实验的基础上,仍以小白鼠为例,再提出一个探究问题.如不同性别的小白鼠学习能力是否有差异等.
(二):为了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具有分解作用,某初中学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将同一树的部分落叶进行灭菌处理后,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也放在无菌条件下.实验过程中,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温润.请根据上述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应作出的假设是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具有分解作用.
(2)这组对照实验的实验变量是细菌.
(3)按照该方案进行实验,最可能获得的实验结果是乙组的树叶会腐烂,甚至会消失.

分析 (一)从行为获得途径看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
(二)甲、乙两组以细菌为变量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

解答 解:(一)(1)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是动物的学习行为,学习行为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就越弱,学会某种行为中“尝试”和“错误”的次数就越多.小白鼠比蚯蚓高等,这是遗传因素决定的.其“尝试与错误”次数比蚯蚓要少,学习能力较强.
(2)小白鼠通过多次的尝试与错误,能够顺利走出迷宫,说明小白鼠的这种行为是学习行为.
(3)为了防止偶然因素的影响或减少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有可信度,因此要用多只小鼠或重复实验.
(4)小白鼠的性别不同,学习能力可能不同.因此以小白鼠为例,我们可以再提出一个探究问题:不同性别的小白鼠学习能力是否有差异.
(二)(1)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为了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具有分解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可知该实验要探究的问题是: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具有分解作用吗?根据生活经验作出的假设是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具有分解作用(或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具有分解作用).
(2)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实验,变量就是所要探究的因素,根据做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具有分解作用”实验可知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有无细菌,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
(3)细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够将动植物的遗体、粪便以及枯枝落叶等中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乙组的树叶上接种了细菌,因此一段时间后树叶会腐烂.
故答案为:(一)(1)学习;遗传物质;
(2)小白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是学习行为;
(3)用2只以上的小鼠做实验;重复实验等;
(4)如不同性别的小白鼠学习能力是否有差异等.
(二)(1)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具有分解作用;
(2)细菌;
(3)乙组的树叶会腐烂,甚至会消失

点评 遵循对照实验的基本原则,认真分析,逐一解答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哪一种生物不是由细胞构成的(  )
A.向阳葵B.草履虫C.小猫D.病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都需要一定的条件,下列不一定是它们生存所需要的是(  )
A.水分B.适宜的温度C.无氧环境D.有机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图是显微镜的结构和观察的过程,请你按箭头指示的6个视野顺序,一步步地回忆当时的操作,并将每一步的操作过程补充完整.
(1)注视目镜内,同时转动[A]反光镜
(2)放置玻片标本,转动[B]粗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
(3)转动[C]细准焦螺旋
(4)向右方移动玻片标本
(5)转动转换器,使物镜[E]物镜对准通光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我市加大了环境绿化、美化力度,部分街道、公园新移栽了一些树木,下面有关移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为提高移栽树木的成活率,最好在光照强的条件下移栽
B.移栽时带一个较大的土坨,可以较好的保护幼根和根毛
C.去掉部分枝叶后移栽,可避免树木因蒸腾作用过度失水
D.若给移栽后的树木输入营养液,针头应插入其输导组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如图是草履虫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观察草履虫的实验中,用来观察的液滴应取自培养液的表层.
(2)草履虫通过[⑤]口沟从水中获取食物.
(3)草履虫靠[⑦]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运动.
(4)在低倍镜下观察草履虫的形态和运动,如果草履虫运动过快,不便于观察,可以先在载玻片的液滴上放几丝棉花纤维,再盖上盖玻片.然后寻找一只运动相对缓慢的草履虫进行观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是对“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的相关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
A.用碘液染色后,酵母菌的细胞核为无色透明的
B.酵母菌为单细胞真菌
C.放大镜下可见青霉的直立菌丝
D.显微镜下可见酵母菌有明显的液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学习了植物生理作用的知识后,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验证,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①取盆栽牵牛花植株放在暗处一昼夜后,将植株枝条上长势、大小相同的三个叶片分别置于A、B、C三个透明塑料软瓶内,密封瓶口,设为甲装置,其他处理见图;
②将甲装置移到光下6小时;
③分别将A、B、C瓶的导管伸入澄清石灰水中,打开阀门,轻挤塑料瓶,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④取下三个瓶内的叶片,分别用乙装置脱色;
⑤取出叶片,漂洗后滴加碘液.

(1)观察甲装置可知:A与B构成的对照实验,变量是光;B与C构成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A与C不能构成对照实验,因为两者之间存在着两个变量.
(2)步骤③中,从A瓶挤出的气体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该瓶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这是叶片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从B瓶、C瓶挤出的气体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C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所吸收,而B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则被叶片进行的光合作用所消耗.
(3)步骤④用乙装置脱色时,大烧杯内装的液体是清水,小烧杯中的液体将变成绿色.
(4)步骤⑤滴加碘液后,变蓝的是取自B瓶的叶片.实验证明:绿叶制造淀粉不可缺少的条件是光,所需的原料有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鲫鱼流出鳃的水与流入鳃的水相比(  )
A.二氧化碳和氧气都减少B.二氧化碳和氧气增多
C.二氧化碳增多,氧 气减少D.二氧化碳减少,氧气增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