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9世纪中叶有几对欧洲野兔被带到了澳大利亚.由于历史上澳大利亚从未有过野兔,此后的几十年中,野兔的数量就达到了几百万只.它们破坏了草原和庄稼,造成了全国性的灾难.1950年,科学家引进一种使野兔患病的病毒,从而控制了野兔引起的危害.请根据这些信息,分析说明下列问题:
(1)野兔能在短短的几十年中的几对发展到几百万只.原因是
 
,这一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2)有人说,一个国家不应该从其他国家引进任何物种,否则会重蹈当年澳大利亚引进野兔的覆辙.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
 
.科学家引进病毒控制野兔的数量,这种方式生物学上称为
 

(3)野兔属于
 
动物.
分析:野兔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属于哺乳动物,病毒与野兔的关系是寄生与被寄生,病毒从野兔体内获取营养物质从而对野兔造成危害,甚至死亡,因此使野兔数量减少,进而控制了野兔的灾害.
解答:解:(1)由于兔子是外来物种,缺少天敌,食物充沛,且兔子本身繁殖力强,因此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繁殖.繁殖是指生物产生后代和繁衍种族的过程,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命现象,野兔能在短短的几十年中的几对发展到几百万只,这一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繁殖.
(2)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应从维护生物圈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按照生态系统发展的规律办事.各种动物在自然界中各自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动物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合理地保护和控制、开发和利用动物资源.盲目的引进外来物种,就会破坏生态平衡,所以引进时要注意其数量和天敌;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科学家引进病毒控制野兔的数量,这种方式生物学上称为生物防治.
(3)野兔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属于哺乳动物.
故答案为:(1)没有天敌;繁殖.
(2)不正确;生物防治;
(3)哺乳.
点评:生物防治,不污染环境,能将害虫的数量降低到较低水平,保护有益动物,有利于环境保护.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1862年,有几对欧洲野兔被带到澳大利亚.这些澳大利亚从来没有过的哺乳动物,仅在几十年内其数量发展到几百万只.由于无天敌.它们毁坏了草原和庄稼,成了全国性的灾难.1950年,一些科学家发现并引用了一种能使野兔患上致命疾病的多发黏液瘤的病毒,从而控制了野兔的灾害.请分析:
(1)野兔引起灾害的直接原因是
没有天敌
没有天敌

(2)病毒与野兔的关系是
寄生与被寄生
寄生与被寄生
,野兔在生态系统的组成中属于
消费者
消费者

(3)这个事例说明
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如果不按生态规律办事,就会破坏生态平衡,造成不良后果
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如果不按生态规律办事,就会破坏生态平衡,造成不良后果

(4)对引进外来物种的管理你有何建议?
对引进外来物种应该考虑引入后对我国现在的生态环境会不会造成破坏,会不会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安全,是否有利于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
对引进外来物种应该考虑引入后对我国现在的生态环境会不会造成破坏,会不会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安全,是否有利于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1862年,有几对欧洲野兔被带到澳大利亚,仅在几十年内,其数量就已发展到几百万.由于没有天敌,成了全国性的灾难.1950年,科学家用一种能使野兔患上致死疾病的病毒,才控制了野兔的危害.请分析:
(1)野兔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消费
消费
者.
(2)材料中,引起野兔数量急剧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缺少天敌
缺少天敌

(3)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应该得到哪些启示:
引进外来物种应慎重
引进外来物种应慎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1862年有几对欧洲野兔第一次被带到澳大利亚,仅在几十年内就发展到上百万只,由于无天敌控制,它们破坏了草原和庄稼,造成了全国性的威胁.1950年,一些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称作多发性粘液瘤的对兔类致命的病毒,可用于控制这种野兔引起的灾害.请回答:
(1)生态系统成分看,野兔是
 

(2)病毒和野兔之间属
 
关系,草和庄稼与野兔之间属
 
关系;
(3)这个事实说明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湖南省期末题 题型:填空题

19世纪中叶有几对欧洲野兔被带到了澳大利亚。由于历史上澳大利亚从未有过野兔,此后的几十年中,野兔的数量就达到了几百万只。它们破坏了草原和庄稼,造成了全国性的灾难。1950年,科学家引进一种使野兔患病的病毒,从而控制了野兔引起的危害。
请根据这些信息,分析说明下列问题:
(1)野兔能在短短的几十年中的几对发展到几百万只。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一个国家不应该从其他国家引进任何物种,否则会重蹈当年澳大利亚引进野兔的覆辙。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