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8.结合显微镜使用,请回答问题 
(1)填写各番号名称:[1]目镜,[3]转换器,[4]物镜,[9]反光镜
(2)在显微镜已经看见物像,但不够清晰,要使物像更加清晰,需要调节[11].
(3)若目镜上标有10×,物镜上标有40×,则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被放大400倍.
(4)小明观察到物像在显微镜视野的右上方,如果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你认为小明应该把玻片向什么方向移动?右上方.

分析 观图可知:1是目镜;2是镜筒;3是转换器;4是物镜;5是载物台;6是通光孔;7是遮光器;8是压片夹;9是反光镜;10是粗准焦螺旋;11是细准焦螺旋;12是镜臂;13是镜柱;14是镜座,据此解答.

解答 解:(1)图中1是目镜、3是转换器、4是物镜、9是反光镜;
(2)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可通过调节粗准焦螺旋寻找物象;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小,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3)显微镜放大倍数等于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1]目镜的放大倍数是10×,[4]物镜的放大倍数是40×,则显微镜观察到的细胞被放大了10×40=400倍;
(4)由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不但上下倒,左右也倒,所以如果物像不再视野的中央,要想把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应把装片朝着物像相同的方向移动.即:物像在视野的右上方,应把玻片向着右上方移动才能到达视野的中央.
故答案为:
(1)目镜;转换器;物镜;反光镜;
(2)11;
(3)400;
(4)右上方.

点评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将下列现象与所属行为的正确关系用线连起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请将图中的细胞和所属的种类连接起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面关于生物圈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岩石圈和水圈
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D.地球所有的生物和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W组织的形成是(  )的结果.
A.细胞分生B.细胞生长C.细胞分裂D.细胞分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为了探究某种细菌的分解作用,生物活动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将甲、乙两组落叶分别进行灭菌处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该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请你帮助他们一起分析此探究实验.‘
(1)实验前,必须先将同一种(填“同一种”或“不同种”)树的落叶分成等量的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
(2)该实验的实验组是乙,对照组是甲.
(3)实验结果预测:经过一段时间后,乙组的树叶有腐烂现象.这说明该细菌对落叶有该细菌对落叶有分解作用.
(4)某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将甲、乙两组进行灭菌处理,甲组放在自然条件下培养,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自然条件下培养,你认为他能得到预期的结果吗?为什么?不能,因为在自然条件下,存在其它种类细菌的干扰,导致甲乙两组落叶都会出现腐烂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植物的根尖能不断生长,叶芽能发育成枝条是因为它们都具有(  )
A.分生组织B.保护组织C.输导组织D.营养组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请将人体组织的功能序号填入相应的组织名称括号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印度曾经有过关于“狼孩“的报导:一只失去幼仔的母狼,疯狂撞进了主人不在家的一户农舍,对园里的鸡群大肆捕咬.此时,留在家中的婴儿受到惊吓而大声啼哭起来,于是母狼循着哭声便越窗进入屋内…闻讯赶回家的主人,正看到衔着婴儿的母狼跑进了山林.十余年后,人们终于在山林里发现了被母狼哺育长大的孩子--一个赤身裸体,不懂人言,只会嚎叫,追随着母狼用四肢爬行,且用牙撕咬生肉为食的“狼孩”.
试据这一报导分析:
(1)母狼哺育婴儿长大的行为,从获得的途径来看是先天性行为,从现象来看是生殖行为.这一行为的产生与母狼的遗传物质调节有直接关系.
(2)“狼孩“的表现说明了正常人的行为是通过生活经验建立起来的后天行为,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控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