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如图所示:①是肺部毛细血管,②是肺动脉,③是右心房,④是体静脉(上下腔静脉),⑤是身体各处的毛细血管,⑥是主动脉,⑦左心房,⑧肺静脉,⑨是右心室,⑩是左心室.
解答 解:(1)小肠长约5~6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食物的面积;小肠内具有肠腺分泌的肠液、胰腺分泌的胰液和肝脏分泌的胆汁等多种消化液;肠液和胰液含有消化食物的多种酶,胆汁内没有消化酶,只对脂肪起、乳化作用;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这些特点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食物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可吸收的有机小分子物质.
(2)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泡是肺的功能单位,肺泡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并且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毛细血管管径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这样的结构特点适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通过肺部的气体交换,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血液内的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3)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尿的形成过程是: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见血液流经肾脏时,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并排出体外,因此从肾脏里流出的血液中尿素、尿酸等废物会明显减少,另外组织细胞消耗氧气,氧气量也减少;缠绕在肾小管上的毛细血管将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重新送回血液.
肾脏是人体的清洁器官,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会重吸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以及部分无机盐,不会重吸收尿素等废物,剩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形成尿液,因此血液经肾静脉流出时尿素含量大大降低,因此尿素浓度大小比较:输尿管>肾动脉>肾静脉.
(4)血液由静脉血管进入心房,再由心房进入心室,由心室进入动脉,血液从⑦左心房开始,进入⑩左心室,由左心室开始把血送向全身各处,最后收集到③右心房,完成体循环,再把血液送到⑨右心室,故用数字和箭头表示心脏相关腔室之间,血液流动的方向是⑦→⑩→③→⑨.
(5)若⑤为下肢处毛细血管,此处含二氧化碳量多,氧气量少,血液流经此处时,二氧化碳进入血液,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这样含二氧化碳量较多的静脉血进入④下腔静脉,收集到达心脏的③右心房,右心房的血进入⑨右心室,心室收缩时开始了肺循环,血液进入②肺动脉,最终达到了肺部毛细血管,静脉血内的二氧化碳量高于肺泡内二氧化碳量,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经过呼吸运动排出体外.故若⑤为下肢处毛细血管,请用数字和箭头表示肌肉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经血液循环排出体外的途径:⑤→④→③→⑨→②→①.
故答案为:(1)小肠毛细血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2)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肺泡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3)尿素、尿酸、氧气;输尿管>肾动脉>肾静脉
(4)⑦→⑩→③→⑨
(5)④→③→⑨→②→①
点评 解答此题要全面掌握新陈代谢方面的知识,另外要学会识图.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兔的牙齿有了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提高了摄取食物和对食物的消化能力 | |
B. | 蜥蜴体表有角质鳞片,只具有保护作用 | |
C. | 鱼鳃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鱼在水中呼吸 | |
D. | 家鸽每呼吸一次,要在肺和气囊中各进行一次气体交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大豆种子萌发时,图中⑤提供了营养物质 | |
B. | 某些植物的种子萌发露出土面后,子叶还能进行一定时期的光合作用 | |
C. | 大豆种子的主要食用部分是④,玉米种子的主要食用部分是⑥ | |
D. | 大豆种子与玉米、水稻种子相比,玉米、水稻种子没有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把目镜换成5×,同时把物镜换成40× | |
B. | 把目镜换成16×,同时把物镜换成40× | |
C. | 把目镜换成5×,物镜不变 | |
D. | 把目镜换成16×,物镜不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调节粗准焦螺旋 | B. | 移动装片 | C. | 调节细准焦螺旋 | D. | 更换装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 | |
B. | 农药的使用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 | |
C. | 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 | |
D. | 从曲线变化可知,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