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某同学从网络上复制的家庭制作甜酒的工序如下:
①将酒曲粉末与糯米饭拌匀  ②将糯米饭放入容器中盖好,用毛巾包裹起来置入温暖的地方③用凉开水将糯米饭冲淋一次,冷却到30℃④将糯米用水淘洗干净后浸泡一昼夜⑤将糯米倒入蒸锅煮熟(以上容器、毛巾等均要求消毒)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制作甜酒的操作步骤应该是④→⑤→③→①→②(用工序中的序号表示).
(2)和制作镘头、面包不同,制作甜酒的发酵属于酒精发酵,在适温和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转化成酒精和二氧化碳.酿好的甜酒表面有气泡出现,这是由于发酵过程中还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造成的.
(3)用凉开水冲淋糯米饭使米饭冷却到30℃的目的是防止温度太高将酵母菌杀死.
(4)发酵过程要放在温暖的地方,这样做是利于发酵.
(5)有一位同学按工序制作甜酒,几天后发现甜酒没制出来,糯米饭发霉了,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常打开容器,杂菌感染(答出一条即可).

分析 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作用,如制作甜酒时要用到酵母菌,据酒精发酵分析答题.

解答 解:(1)、在制作酒时,首先要把容器清洗干净,除去杂菌;然后用水将糯米浸泡一昼夜,淘洗干净将糯米倒入蒸锅煮熟;蒸熟之后,用凉开水将糯米饭冲淋一次,冷却到30℃,30℃是酵母菌生活的适宜温度;接着将酒曲粉末与糯米饭拌匀使之充分混合,将糯米饭压实后挖个小坑,淋上一些凉开水,最后将糯米饭放入容器中盖好,置入25℃左右的环境中即可.故正确的制作顺序是:④→⑤→③→①→②.
(2)酵母菌在适宜的温度和无氧的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酵母菌在无氧时能分解有机物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因此会出现泡沫.
(3)酿酒时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30℃是酵母菌的适宜温度,温度过高会杀死酵母菌,过低会抑制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影响发酵.
(4)在适宜的温度下,酵母菌会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所以为了利于发酵,装置应放在温暖的地方.
(5)制酒的过程中要保证无其它杂菌的进入,否则制出的酒有酸味或甜酒没制出来,糯米饭反而发霉了,因此制酒时要注意密封,不能随便打开容器,所有的器皿要消毒干净,用的酒曲要纯正等,以避免其它杂菌的污染.
故答案为:(1)④→⑤→③→①→②
(2)酒精;无氧;葡萄糖;酒精和二氧化碳;
(3)防止温度太高将酵母菌杀死.
(4)利于发酵
(5)常打开容器,杂菌感染

点评 熟练掌握制作甜酒的过程、原理以及注意事项等相关的知识,结合题意,即可正确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  )
A.排废B.排尿C.排汗D.排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原尿与血浆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其中不含(  )
A.无机盐B.葡萄糖C.大分子蛋白质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我市各中小学为“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使广大中小学生远离交通事故,经常开展安全教育实践活动.请结合图,分析回答安全出行的相关问题:

(1)当人在骑车行走时,若听到汽车鸣笛时,应马上选择避让,在这个过程中,汽车的“鸣笛声”会引起人耳内[4]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到内耳后,会刺激[6]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细胞,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I]内的特定区域,产生听觉.
(2)当人经过路口时,应按交通信号指示灯通行.如看到红灯亮起,就应该停留在人行横道线前等待.在这一过程中,交通信号指示灯发出的光线会经过眼球中①和②的折射,成像在[④]视网膜上,并刺激其中感光细胞,将图象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I]内特定区域,形成视觉,作出判断.
(3)在人的听觉和视觉形成过程中,图中[I]内特定区域相当于反射弧示意图中代码c所示结构,视觉神经、听觉神经相当于反射弧示意图中代码b所示结构.
(4)如果人在醉酒状态下出行,会出现:①动作不协调、东倒西歪.②说话不流畅、词不达意的现象.上述现象分别是因为代码Ⅱ、Ⅰ所示结构被酒精麻痹造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1)请你帮他们将实验方案填写完整
①将同期孵化的生长发育状态相似的20只蝌蚪,平均分成A,B两组,分别放入含相同河水200毫升的水槽中.
②A组隔一天加甲状腺激素5毫克,持续5次;B组不添加甲状腺激素,作为对照,其余条件保持相同.
③没两天换12的水,每天喂几粒米饭.
④记录蝌蚪生长发育情况;
实验结果如表:
实验要素后肢长出的
平均时间(天)
前肢长出的
平均时间(天)
尾脱落的
平均时间(天)
尾脱落时的
平均身长(cm)
A组47260.75
B组59371.3
(2)实验中A组和B组的水量、蝌蚪的数量及大小等条件都必须保持相同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3)根据实验结果,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
(4)实验完毕后,你认为他们应如何处理蝌蚪?放回适合它生长的场所.
(5)在偏僻的山区里有许多大型的蝌蚪,但周围青蛙却很少,同时发现当地居民大脖子病的发病率较高,因此推断出该地区的婴幼儿患呆小症的可能性较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判断题

6.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神经元是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判断对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关于酸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酸雨属于水污染  ②酸雨对农作物有严重影响  ③酸雨腐蚀建筑物和文物  ④酸雨是自然现象  ⑤酸雨可毁坏森林  ⑥酸雨是本地区的有害排放物造成的.
A.①③⑥B.①④⑥C.①④⑤⑥D.②④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如果为某市在近20年期间,对城市空气二氧化碳浓度进行研究的统计图,请认真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仔细观察如图,说说在这20年里,二氧化碳浓度变化趋势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既能使太阳光顺畅地透射到大地,又能截留和吸收地表放散出的热量,起着温室上的玻璃一样的作用,这就是温室效应.
(2)根据研究表明,每年冬季的二氧化碳浓度要高于夏季,解释其中的原理夏季,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消耗二氧化碳较多,而冬季则相反.
(3)为了有效减缓温室效应,请你为政府机构进言献策植树造林、开发新能源、减少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通常只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发挥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