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 | 1999年 | |||
死亡原因 | 占死亡总人数的% | 死亡原因 | 占死亡总人数的% | |
1 | 呼吸系统病 | 16.86 | 恶性肿瘤 | 23.38 |
2 | 急性传染病 | 7.93 | 脑溢血 | 21.36 |
3 | 肺结核 | 7.51 | 心脏病 | 16.82 |
4 | 消化系统病 | 7.31 | 呼吸系统病 | 13.98 |
5 | 心脏病 | 6.61 | 损伤和中毒 | 6.288 |
6 | 脑溢血 | 5.46 | 消化系统病 | 3.04 |
7 | 恶性肿瘤 | 5.17 | 内分泌、营 养、代谢及 免疫疾病 | 2.87 |
卡介苗 | 乙肝 疫苗 | 脊髓 灰质 炎疫苗 | 百白 破疫 苗 | 麻疹 疫苗 | |
出生 | 1次 | 第一次 | |||
一月龄 | 第二次 | ||||
二月龄 | 第一次 | ||||
三月龄 | 第二次 | 第一次 | |||
四月龄 | 第三次 | 第二次 | |||
五月龄 | 第三次 | ||||
六月龄 | 第三次 | ||||
八月龄 | 初免 | ||||
1.5周岁 | |||||
四周岁 | 加强 一次 | ||||
七周岁 | 加强 一次 | 白、破二 联一次 | 加强 一次 |
分析 (1)传染病是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的特点是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
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多数慢性疾病是在成年期发生的,但许多与之有关的不良生活方式却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形成的.
(2)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包括人体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对大多数病原体有防御功能的免疫;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或几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
(3)生活方式与人体的健康息息相关.为了提高生活质量,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四大基石有: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解答 解:(1)由表甲中数据分析可知,在1957年,我国占死亡总人数百分比前三位的疾病以传染病为主;由于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容易在人群中传播,再加上当时国家医疗、免疫水平较低,所以死亡率较高.在1999年排在前三位的疾病主要是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等慢性病、非传染性疾病.此类疾病出除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外,还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速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合理营养;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合理用药;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所以这些疾病常被称为“生活方式病”或“现代文明病”,它们对健康的影响已经超过传染病.
(2)国家医疗水平的提高,尤其是计划免疫的实施,是我国传染病患病率和死亡率大大降低的主要原因.计划免疫是指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免疫的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叫计划免疫.(如表乙是我国儿童计划免疫程序表)可见其免疫作用是特定的,有针对性的,属于特异性免疫.
(3)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喜欢吃油炸零食;不爱吃青菜;经常看电视到深夜;天天泡在网上玩游戏;吸烟喝酒;不与人交流,有事自己闷闷不乐;不喜欢体育运动等.
故答案为:(1)传染性和流行性;遗传;生活方式病;
(2)特异性免疫;
(3)喜欢吃油炸零食;不爱吃青菜;经常看电视到深夜等.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要认真阅读资料,就能做出正确的回答.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松树是种子植物 | B. | 松树有发达的输导组织 | ||
C. | 松果是松树的果实 | D. | 松树可以通过种子繁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② | B. | ③④ | C. | ①②④ | D. | ①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结构[1]能调节瞳孔大小 | |
B. | 近视眼的成因之一是结构[2]的曲度过大 | |
C. | 结构[6]既是成像的部位,也是视觉形成的部位 | |
D. | 结构[4]具有保护眼球内部结构的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作为基本骨架 | |
B. | 磷脂双分子层内不同程度地镶嵌着蛋白质 | |
C. | 细胞膜是选择性透过膜 | |
D. |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